打回原形的王石赢得人心
杨光志
http://blog.cqnews.net/attachments/2009/05/43878_2009052415023515DfI.jpg
“捐款门把我打回原形”。23日晚9点58分,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在掌声中完成在重庆大学的演讲。近3个小时里,他一直站在重庆大学科学会堂的台上,回忆并讲述了自己创业和探险的故事,他的人生经验让台下的千余名大学生大呼过瘾。(5月24日《重庆晨报》)
这个胡子拉渣爱登山的硬汉王石,自“捐款门”发生后,这一年来很郁闷,他的粉丝倒戈了,为了他的不当言论,他平素精心建立起来的健康、公益、富有责任心的形象,就因他“企业给地震捐两百万是合适的”、“慈善不能成为企业负担”、“内部员工捐款不能超过10元”几句话而訇然倒塌了。网友“不管你征服多少座高峰,你的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的经典批评,让王石切切实实感觉到了自己失言的不当,而万科股票的大跌与万科房子的卖不动,这样的实质打击,更令他脊背发凉。
为此,王石用了1个亿的捐款,来一步步修复形象,到这个周年祭,他的捐款已完成了6750万元的实际支出,万科援建的学校在9月份开学前就会完工,现在万科援建的医院也已经投入使用。他说:这一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又大了一岁。到今天,我仍然要再次为当初不妥当的话无条件道歉!他自嘲的“捐款门把我打回原形”,让公众慢慢看到了原来那个耿直而特立独行的王石,他在放大炮时更多地顾及了公众感受。
民众的非理性有时真叫人没脾气,它往往以一种简单的善恶观,对一个商业企业的道德良知来一通劈头盖脸的判定。商人如果不洞悉这样的国情,不从法律道德社会文化各方面研究社情民意,就不可能在中国将生意做大。凡是沾上恶名者,都很难把自己洗刷干净。商家是否与中国老百姓在价值判断上保持一致,将在很大程度将影响他们在市场的收益。对“铁公鸡”们,民众给出的结果往往是用脚投票,你同我们尿不到一壶,我们就将你抛弃。
生意一旦做到“国际化”的程度,就需要研究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道德好恶,并对所在国的消费者进行“情感公关”。得罪谁都可以,千万不可得罪老百姓,尤其是很讲究人情味的中国,一人一口唾沫就会将你淹死。你还别自作聪明,老百姓精着呢,一旦看透了你心中那点投入产出的小九九,来自舆论的反噬,会让你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市场口碑顷刻倒塌。当然,这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市场经济带来的益处,如果不打破垄断,消费者依然不能有这样的底气来叫板“码头上唯一的那包盐”,就像中国列车一直给予我们“生存极限考验”教育,而我们目前还得很长时间容忍一样。
按当时对于王石最大的理解,王石被逼捐是有失公允的,他的话有其对企业负责、对董事会负责的合理成份,但在中国的国情下,公众是不可能让一个企业只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它一定会逼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经济”两种责任一肩挑,王石的打回原形感悟,理当使更多的企业为之深思,譬如倒下又被人巨资卖走的“三鹿”、哭天叫娘求援无果的“蒙牛”、想“当猪卖”的“汇源”、倡导“狼性文化”的“华为”、开发网游贻害孩子的“巨人”……这样一些企业,希望它们懂得做企业也如同做人的朴素道理,懂得现代商业战争中建立崇高道德框架的重要性。而且,正如王石感慨的,万科从不行贿,这有点难,但没有想像那么难,是啊,在“攻官”与“攻民”之间,王石很高明的选择了后者,由此赢回了人心与企业形象,令人感佩!
新闻链接:http://cq.cqnews.net/jjxw/zhcj/200905/t20090524_3300607.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