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分状元的堂吉诃德式抗议可悯可叹
杨光志

贵州省印江县二中理科考生李坚,决心用全部科目考0分的方式,来向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开炮,最后他的高考作文却得了12分,其他科目为0分,加上20分的少数民族加分,总分仍有32分。时隔两个半月,李坚后悔了,昨天拨打热线求助,“我希望能有重庆民办高校给我一次机会。”(《重庆晨报》8月26日)
新闻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cn/edu/xyztc/news/2008/08-26/1360736.shtml
以考0分来抗拒现行教育弊端,这件事的确很傻很天真,以一已之力,想做教育改革的大事,是为不明;无视现实,凭一时冲动,铸成大错,是为不智;自毁前程式振臂一呼,看似勇敢,却是匹夫之勇;不思反哺家中双亲供养之恩,不顾及亲人盼其出人头地之念想,是为不孝……笔者不想对李坚发刻薄之语,但看到这样的0分考生事件居然不在少数--譬如2006年河南女生蒋多多、2008年安徽蒙城考生徐孟南等,于是从这样的事情上,我们也可以发掘出一些悲壮的感动。作为学生,以分数“裸奔”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以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式的壮举来实现“为中国教育事业做点事情”的心愿,这种方法,更像是一个执拗的浑小子发犟脾气,实在是不能鼓励的。文革中,曾有一个著名的白卷先生张铁生,在考场上也做过类似的“抗议”,最终却成了“读书无用论”的误国典型,没想到30多年后,这一幕再现,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如果我们对“0分状元”的心思作一番分析,其悲壮举动中的一些利己成分也是显见的,自称状元的李坚无疑对自己的才学频为自负,他成绩偏科、写作好,但面对分数至上、青睐全才的高考制度,他自忖考场走麦城的可能性居多,于是愤然断臂,血溅八步。也许在他小小的城府里,对于自己这一着剑走偏锋的怪招,有取得社会另类关注一举成名的侥幸之想。他的目前成为网络红人的收效或者就是他所期待的结果,于是出书之类的下一步打算便蛇随棍上了,这种自己做自己的推手,设计事件将自己炒红的事例很多。沉醉于自己一骑绝尘、快意恩仇的英雄梦,以叫板现实的勇敢,来抢夺属于自己的奶酪,来挑战这个他认为存在巨大缺陷的社会。如果李坚是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按“三十年以后才明白”、“四十岁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样的常识来论,其做出这种荒唐之举,当受舆论炮轰--正如木子美写性爱日记、芙蓉姐姐炫耀自己的S形身材遭恶搞一样;但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李坚的0分创意中那一点点小小的矫情,倒是可以原谅的。
高考制度确有弊端,但这一弊端不是靠学子交白卷可以改变的。我们必须看到高考制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相对公平性,也要看到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多年来,高考制度发展的回望与审视从未停止,譬如实行分省命题,对师范教育全免费,增加高校自主招生名额等等,都是这种回望的正面结果。此外,为了兼顾高考制度的效率与公平,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有的地方已在探索多级考试制、制定考生成绩多元评价体系……总之,破除高考病,必须依靠社会大系统的自我调节来治愈,而更多类似刘坚这样的考生,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重新走上白卷先生的歧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