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闻警察以科技力量救人成功

(2008-08-25 20:40:50)
标签:

中国

警察

公共

安全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喜闻警察以科技力量救人成功


杨光志

http://blog.cqnews.net/attachments/2008/08/43878_200808252016421y1aq.jpg

(图文无关)


    因感情受挫,九龙坡区20岁女青年石某紧闭门窗打开天然气自杀。警方接到石某好友报案后,利用电子通讯定位,找出石某住所,破门将石某救出,总共费时不到半小时。(《重庆晚报》8月25日)

  
新闻链接:<http://www.cq.xinhuanet.com/2008-08/25/content_14209579.htm>


    这是一个功德“胜造七级佛屠”的完美结局。当然,对该女青年的完全救治,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比如包括运用心理疗治等手段鼓励其走出失恋的阴影,勇敢面对生活,这需要动员该女青年身边的很多社会力量参与才能完成。就本次出警个案而言,最为吸引人的一个细节是“利用电子通讯定位”,这很好理解,电影《手机》里就给我们展现过这样一幕,你的手机信号在哪里出现,卫星定位系统就可以锁定你的位置。这种动用科技手段使救人成功的案例,不仅会给警察形象与能力带来极大的美誉度和公信力,同时相应地也会给市民吃定心丸,给犯罪以威慑力。


    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警察的形象并不是很光鲜,这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最近的有上海袭警案所折射的警察不堪一击的近乎妖魔化的舆论,将警察的能力渲染得很烂很无语,这对于民众安全感而言,是一个很危险的讯号,会让人有强烈的恐惧感。长期以来公安工作实行的那种以“严打”手段,对于治安时松时紧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及警匪联手等新闻频现,会让公众生出“警察靠不住”的常识判断。


    生活中,一些被劫财的人,只要数额不大,常常不报案,这种主动替警方“分忧”的心理预判是“报案无用”;一些被强暴的女子,也宁可忍辱不愿报案,媒体对此多有怒其不争的叹惋,殊不知她们之所以选择不报案,其心理根源却是来自于对警方侦破能力的怀疑。害怕那种对受害人隐私保护不力之后带来的舆论压力,将是她们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上个月,国内有媒体报道,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一名女司机被劫后开车将三劫匪撞得一死一伤,其行为是否属于防卫过当姑且不论,单就女司机这种以命相拼的行为而言,其潜意识里其实是压根儿对警察能力的不信任,不信任警察的应急处置能力,不相信警察的技术装备,不相信警方迟缓地到来,还会有给自己雪耻挽回损失的可能。


    从1998年开始,公安部为适应我国在现代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实现动态管理和打击犯罪的需要,开启了以“科技强警”为标志的“金盾工程”建设;而刚刚落幕的北京奥运会对于我们社会公共安全更是一场举国大考,近年来,一些敌对势力在我国频频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如昆明爆炸案,新疆自杀式袭击军人案,更以其嚣张气焰逼使我们的警察队伍必须大幅度提升战斗力和破案效能,为适应这一局面,各地都启动了相应的警务机制改革;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使传统的破案模式得以有效改观,这次重庆警察以科技力量救人成功,可以看作是警察战斗力提高的成果显示。这种警方铁拳一出,罪犯束手就范,救人网一撒,弱者总能获救的新闻如果多了,民众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采用高科技手段,在危急发生时做到最迅捷地出警,最大程度地减轻公共安全事件对公民的生命财产的威胁,构建以整体防控为特征的城市安全应急机制,大幅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这些,就是“科技强警”的意义和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