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民对话让文化局长尴尬  国人会生气  后果不严重

(2008-07-29 20:51:05)
标签:

官民

文化局长

广州市

对话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官民对话让文化局长尴尬  国人会生气  后果不严重

杨光志

官民对话让文化局长尴尬 <wbr> <wbr>国人会生气 <wbr> <wbr>后果不严重
    28日,一袭黑西装,红底白格领带,金丝框眼镜——作客广州电视台“行风大家谈”节目的广州市文化局长、音乐专业博士陶诚,一如既往地儒雅和诚恳,可面对观众和主持人近2个小时火药味十足的“挑刺”和“怒批”,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整台节目,他将“感谢”和“感动”四个字,一共说了九次。最后以一曲《献给爱丽丝》钢琴演奏暂息民怨。(参见《新快报》7月29日)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9/013714230931s.shtml 

 

    此新闻给了笔者三种感觉和一点期待。


    感觉之一,国人越来越会生气了。很多年前,龙应台曾写过一篇名为《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随笔,提及一起“别挡住我家阳光”的市民投诉。文中,她对那些面临权益被侵害却选择闭目沉默、袖手围观的看客,表达了难以言状的愤怒——不会生气的中国人在这里成为一个文化学研究的标本。而在本则新闻中,在普通市民、专家学者,包括主持人的共同参与营造下,从一台讨论行业风气的官民对话中,引申出文化市场、行政作为、黑网吧治理等众多尖锐的民生话题。其间,主持人还不断插入以卧底采访搜集的新闻事实让官员现场露怯,穷于招架。说明公众对于凡可能影响自身权益的官方行为,已经不再回避躲闪,而是敢于并善于表达主张,其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大大与时俱进了。


    感觉之二,媒体变得不客气了。这一台直播节目,完全不避讳现场可能发生的尴尬,不作主题预设,也不经任何后期剪辑加工,实景猛料均如实播送——不仅不为出席对话的局长捧场打掩护,反而不时添一点麻烦,有意让其乱一下阵脚。这种不唯官场意志马首是瞻的新闻底气,值得赞赏。


    感觉之三,官员越来越像责任官员了。我们应该将掌声送给这位胸有韬略、气质儒雅的博士局长,但掌声不是给他后面“暂消民怨”的钢琴演奏,而是给他对于市民批评质疑的九次“感谢”与“感动”的表态,官员就该直面公众批评,就应该以回应批评为当然义务。这位局长的勇气与雅量算是通过了民意及格线,值得为他叫一声好。


    笔者的一点期待是,类似广州电视台这种官民对话的直播节目可否推而广之?对话对象可否换成矛盾更集中、百姓怨气更多的部门领导?可否将更强势部门的官员来放上火来烤上一烤?如果不是面对文化官员,而是面对譬如国土、城建、城管、公检法……甚至是市委书记、市长,参与对话的市民们是否还能有这种谈笑自如的主人感?主持人是否还能这么挥洒自如地现场“添乱”?市民对坐在他们对面的那个人,是否还有这种如同老师对学生的考问语气和心态?是否也能对他大声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说:“别挡住我的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