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拖沓的行政马车 谁来鞭打?

(2008-02-28 22:56:45)
标签:

行政

执行力

开会

问责制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拖沓的行政马车 谁来鞭打?

 

杨光志

拖沓的行政马车 <wbr>谁来鞭打?

“一些本来必须到会的区领导只派了个区政府办工作人员来参会,但签到时却签了区领导的名,冒名顶替。连管打假的人都在‘造假’!”在广州市政府近日召开的2008年全市质监工作会议上,副市长曹鉴燎对一些区领导的缺席和“造假”表示了不满。(《南方都市报》2月28日)

 

近来听到一系列关于会议的新闻,且基本上都是上级官员向下级参会官员表达不满,予以斥责或处罚,如汪洋在广东炮轰会风,仇和在昆明让打瞌睡的副局长下课。昨天,媒体上与这个打假官员“虚拟”参加打假会新闻同时被披露的,还有这样一则新闻,四川彭州市丹景山镇镇长因街道脏乱差,在一个会上被罚站——让其没面子好长记性。

 

拖沓的行政马车 <wbr>谁来鞭打?

对这样一系列事件,有专家质疑“到底是要人管人,还是制度管人”;有网友斥责文山会海过多,下级官员分身乏术;有个别人甚至给会议程序设置下药方,如引进美国《罗伯特议事规则》等。笔者设想,先假定这样的会议都是有必要召开的,且上级的怒火都是理直气壮的,那么出现这样的事件,其根本症结就在于行政执行力拖沓了。执行力的弱化、缺失,乃至恐慌,确实是今日各级党政机关不可放纵之害。但现实的情形,却往往与之大相径庭。分管打假的官员为什么敢于公然“造假”参加打假会?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政府的有些会议确实属于可开可不开的——明明打几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偏要让下级干部丢下手中必须完成的工作,车马劳顿,来听各位分管领导云里雾里地逐一发言。红头文件明明已经下发到与会者手里了,大家又不是不识字,却非要听你哼哼唧唧地念三个小时,灌一肚子茶水,跑无数趟厕所。习惯成自然,当有真正重要的会议时,一些不明就里的负责官员却派个专职开会的闲差、甚至派个司机来冒名顶替签个到,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有网友如此调侃,类似质监工作会议这种没红包、礼品、饭局,没机会露脸上镜,没有什么紧要政务必须布置传达,且由不分管人事与财政的副市长组织的会,被下面轻视并不奇怪。这话虽尖锐,却不无道理。决策与执行脱节、部署与落实脱节、讲话与办事脱节、台上与台下脱节、汇报与工作脱节、承诺与兑现脱节,是影响政府行政执行力的重要原因。

 

拖沓的行政马车 <wbr>谁来鞭打?

那么,靠什么来鞭打拖沓的行政马车,靠加强会议签到考核吗?靠下级行政官员的公务操守与自觉吗?靠上级督导官员的个人意志与铁腕手段吗?应该说,都需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依照现代政治责任理念建立问责制度。行之有效的问责制,可以让每一级官员真正明白自己的责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尽量把必须开的会开出质量和效率来;以最小的会议成本,作出最有效率的决策,获得最大的会议共识。边界清晰、上管与下促相互制衡的政治问责可以催生崭新的政治道德,促使政令畅通,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对传统的“官本位”观念造成空前巨大的冲击,让太平官、无能官、懒汉官在机关里根本混不下去。

 

不如此,单单靠会场上时常响起的领导斥责,或类似仇和的铁腕“新政”,其作用,只能在局部地区由一些个性官员发飙勉力推进,虽“秀”得可爱,“火”得可喜,却无法大面积复制,最终也无法获得公众的喝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