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志
万众瞩目中,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18时05分准时升空,奔月成功。一场全民共享科技成果的盛宴在这一时刻达到高潮。嫦娥一号,带着我们对月球里那个寂寞姑娘的惦念———娘家人终于来了:“记得带上玉兔哦”、“记得问候吴刚啊”———声声殷殷叮咛与祝福,饱含着我们对千年神话的美好记忆,让13亿人噙着泪眼,扬眉吐气!

回首当年“两弹”从地平线上腾起蘑菇云,“一星”刺破青天传来《东方红》乐曲的历史时刻,由于严格的保密措施,国人只能在两弹一星成功发射之后,才能享受瞬间的欢狂。而在嫦娥一号升空这场新闻盛宴里,国人看到的却是有关方面对发射行动的高调披露,让民间对于这一科学盛举有了较长时间的心理期待。其间,各地纷纷举办有关月球的写作竞赛、展会以及探测飞船模型比赛等活动,诸多围绕嫦娥一号奔月而掀起的航天科普活动此起彼伏,民间海选嫦娥代言人,甚至将猪八戒也拿出来开涮,西昌发射基地破例为游客开放允许公众参观,网络上为之议论祝福的帖子被顶得高高热得发烫……这样持续的热情与大众参与度,在近些年来,似乎只有申奥成功与男足进世界杯决赛圈这两件事可以相比。各行各业,各个省份,包括海外华人,都在为这一时刻而期待,为自己能够尽可能深度参与而自豪。日前,媒体曝出“重庆金手指将按下升空发射按钮”的新闻———嫦娥一号的发射手竟然是一名重庆帅小伙!这着实又让山城人民兴奋了一把。

这样高透明度地张扬与宣传,不仅证明中国在世界新一轮探月热潮中没有落伍,而且显示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对于发射成功率的高度自信。这也正是嫦娥一号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意义。

从两弹一星,到中国首个太空人杨利伟遨游太空回家,再到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可以被视为具有国家科技发展里程碑意义的三级跳。由此,充分证明了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并能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的国家科技实力,在航天科技尖端领域稳居世界前列,进步神速。而开发和利用空间的能力与成果,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有着支撑国人脊梁的意义。所以今天,我们心中洋溢的自豪,丝毫不亚于说起“四大发明”时的骄傲。

虽然“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的壮丽瞬间仅能在我们的肉眼视线中停留200多秒,虽然她在太空中的存活期仅有一年,虽然此次的奔月之行是绕月而不能登月……但我们相信,由嫦娥一号所书写的科技强国新篇章,必将促进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进一步突破。作为一个肩负和平使命的负责任大国,中国掌握太空话语权,对于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愿景,对于我们参与国际《月球协定》的修订并分享月球权益,都将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