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修复 允许失足企业改过
杨光志

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等原因上了黑名单的长沙某企业,由于有了不良信用记录,该公司在申报名牌产品时被一票否决。昨日,记者从湖南省企业信息管理局获悉,明年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出台信用修复的专门办法,不仅将给失信者一个纠错的机会,还可缩短批录时间。(《潇湘晨报》10月22日)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两大任务,而湖南拟推出企业信用修复办法,将更加完善企业征信系统,使因无心之失遭受惩戒的企业有机会“纠错”。这是一个开先河的举动,必将丰富政府对企业监管内容与服务模式,将监管的威权性与帮扶的人性化结合有机起来。

在信用体系建设成熟的一些发达国家,信用评价很具权威性,信用的有无,可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而反观我们,在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对企业信用的监管并没有形成科学体系,常常是婆婆众多,很多机构部门都来插手权力寻租,由某些政府部门机构颁发诸如“消费者信得过”、“诚实守信”等牌匾的作法屡见不鲜,这种动辄“挂牌”、“授奖”,滥发荣誉,容易成为某些腐败之源,商家花钱买名声的被迫而为或主动示好,都不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政府因此损害了公权公信力,而民众也不会卖账。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0亿份左右,合同总金额达到140万亿元,但平均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债务纠纷、贷款诈骗、脱逃废债……种种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久前的“中国制造”遭遇国际信誉危机,中国产品“危险论”甚嚣尘上,也反衬出的是我们自己监管失当,与产品质量安全的国际合作接轨不力的瓶颈问题。

因而,一个具有相当透明度、相当权威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信用等级评价全国联网的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是我们的努力目标。湖南试水“企业信用修复”制度,是这个平台“内容丰富”方面的一大进步,将改良我国市场经济信任氛围和伦理环境,使偶一犯错的企业有了“改过”的路径和“复活”的可能。不一棒子打死,将引导一些企业的从良之路,以“浪子回头”的榜样效应最大化地促进和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从正面激励企业增信释疑,促进实质整改,不断提高信用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打造信用社会增进和谐意识从信息技术手段方面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