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集中挤公车 莫变官场秀
杨光志

首届全国“无车日”活动将于9月16日至22日开展。22日当天,内地108个城市的政府官员将和普通民众一样,不坐小汽车,改挤公交或其他出行方式。(《新快报》9月2日)

百城官员挤公车,其目的有二:一是向百姓表明姿态,以身作则倡导“绿色交通与健康”的理念;二是“逼”官员们以皮肉之躯体会百姓日常出行之苦,以亲身感受让城市决策者明了其公共决策的方向和后果,从而在今后城市规划建设中,防止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的错误,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

然而如此大张齐鼓的行为,真能获得所期待的效果吗?笔者对此存疑——就像我们曾经见过的不少地方官场秀:植树日,官员拿一铁揪在别人挖好的坑旁作植树状,等记者照完相,即算“重视”到位了;迎接上级创卫检查团,放上游水库清水将平日里污浊不堪的护城河水“换一次血”,检查团一走,河水依然臭气冲天……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想象出这次“官员挤公车”活动的动人画面:一帮官员按级别次第上了公车,旁边“点缀”些老百姓,前方一帮媒体记者长炮短枪一通“轰炸”——如此这般,公车何“挤”之有?十分舒适嘛!而官员们的痛感又从何而来?一次举国瞩目的活动,其收获的恐怕就只是次日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无车日”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世界性环保活动,官员以身作则大规模挤一回公车,以此表明一种态度,自有其宣传示范的亲民效果。但比起健全的制度来,类似这样让官员们放下架子、倾巢出动的活动不宜太多,媒体在报道这类活动,也不宜过度进行主题拔高——否则,只会让公众觉得滑稽:百姓天天都在这么过日子,官员来“模拟”了一回,怎么就变得如此意义深远了?

仅在“无车日”作一次秀,过不数日,涛声依旧。以“无车日”所倡导的环保理念而论,这实在是一种反讽。据报道,广州市已经把“让家家有车”纳入其2020年的城市发展目标,在这样政策鼓励的背景下,官员将“无车日”的“形式”做得再足,在环保人士和老百姓眼里,终究是一头雾水,找不着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