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刊:心灵的巧遇

标签:
格萨尔康区壁画余友康巴人杂谈 |
心灵的巧遇
记一处“风格唯一”的格萨尔壁画
撰文/尹文涛
“真神了”记者不禁退着赞叹。
余友心接着说 :“我问这壁画是谁画的?有人说:‘哎呀!这壁画早了。’寺庙里的人说:‘前几年有我们当地的一个画家给修补了一下。’我追问:‘这人能找到吗?’他们告诉我:‘能找到 。’ 结果我们就顺藤摸瓜地找到了一位画唐卡的康巴汉子。实际上这壁画是他爷爷画的。他本人也是画唐卡的,这人的名字我现在还记的,叫‘给嘎’!”
余友心说:“就我见到的壁画来说这是最典型的创作,它把康巴人的味道全画进去了。这个寺庙在昌都,是康区。格萨尔的老家就在那里,而且是康巴人最崇拜的英雄。画面中的人物完全是以康巴人的自我塑造来处理格萨尔和他的30员大将,无论是画法、形象还是构图等,全都是创造,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这种艺术表现的冲动必须有足够的艺术经验还要有足够的激情才能够激发出来,它靠的是一种艺术热情。它和夏鲁寺壁画一样具有艺术风格的唯一性。还有艺术表现的高度,你在其他的地方是看不到的。如果说你是一个画家,想要去追求一种典范的话,你一下子就会被它吸引住。这里很多画面在宗教绘画里是不可能看到的。”
讲完以上这些,余友心仍然止不住感叹:“在一个山沟沟里,完全是与世隔绝的那么一个状态,会有那么高水平的艺术创造!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再去那里看看。”
此后,在余友心主编的《西藏艺术——绘画卷》中也采用了这幅壁画的局部。
拜托余友心老师在堆放只成山的资料中找到了当年在那个寺庙里拍摄的照片。之后,记者又拿着这些照片去请教了西藏大学著名的美术家丹巴绕旦老师,他说:壁画的创作年代大约在100多年前,属于西康地区的新勉塘画派,人物造型风格很有地域特色,绘画水平的确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