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东印度自由行——2、换房、办卡,在人流中涌动,第一次网约车
标签:
旅游图片教育历史文化 |
分类: 旅游随感 |
2、换房、办卡,在人流中涌动,第一次网约车
昨晚躺在床上发现柜子明显倾斜着,原来地板向窗户那边高起还很厉害。但床褥等松软舒服,地毯也是厚厚的。7点多醒来没有了倦意,拉开窗一看,外面就是大街。
穿上女儿去年给我买的印度衫,女儿也换上印度花格长裤,去用早餐。服务生安排了一个座位。即使自助餐厅,座位也会固定。热菜可以现点现做。女儿要了鸡蛋饼、烤薯条饼等。一个外面像冰激淋,里面是水煮蛋的很特别也可口。七七八八摆满一桌,全是素的。还好点了烟熏培根和棕叶裹鱼肉,算是开荤。10多种鲜榨果汁饮料一字排开,五颜六色很好看,但肚量有限只喝了椰汁、草莓汁等,最后一杯奶茶完事。甜的、酸的、淡的、咸的,就是没有半点油水的。
回房间在楼道里遇到一位正在巡访的女管理员询问昨晚住得怎样?女儿说地是斜的,房是邻街的。问要不换房?正中下怀。于是她拿起电话让人上来帮我们提行李换房。“不用自己来“。不行,她坚持着。女儿说:“妈妈,你忘了,《唐顿庄园》里演得就是这样的,你这是不让人干活。”奥,印度曾是英殖民地,我明白了,只有服从。对这种热心服务,会收付小费吗?女儿说:“卫生间台上卡片写着:“我们是不收任何服务费的,如果客人要给服务员个人小费的话,请用信封装上你的钱,放在前台服务台上。”哦!
这家欧贝罗尔大酒店房间和餐厅里都挂着一幅幅印度水彩画,以人物肖像为主,大多是男子头上扎着各式花样的头巾,各种老牌贵族骑马等头像,衣冠楚楚的,既有古代又有现代,色彩缤纷艳丽,民族风很浓。
中午母女俩涂好防晒霜第一次出门,去办电话卡,这是到印度后急需办妥的事。没想到宾馆外就是所谓“新市场”,就像上海的七浦路服装市场人头攒动。小商品以当季的服装为主,就在廊沿下两边摆摊。而廊外就是马路,各种车流如织。今天当地的气温30度,没有一丝的风,走在太阳下,就像在烤肉。为了能躲过烈日暴晒,我们挤进廊下的人流里。今天是10月2日,我们的国庆假。可这边路人也像赶集不上班似的,还都是年轻人。做生意的同样青年人居多,卖衬衫、牛仔裤、拖鞋、眼镜等等,大多是廉价的低消费品。
大约走了2公里,来到办卡门店,不料关门歇业。路边有流动售卡小贩800卢比一张,(卢比和人民币比例10:1),可用一个月。虽然我们只需一周,但还是买下,当即开通。其实是小贩注册的卡,充值了再卖出,赚一笔差价。
也许刚从空调间出来,一下难以适应印度的热,加之女儿有点腹泻,全身出起虚汗,人也站不直。当即决定回宾馆。我虽然能坚持,但也是汗流浃背,脸颊通红,这印度太阳的威力实在不敢小看。也明白了印度人为啥是棕色肤色,他们耐热。回进宾馆手提包再次安检,安全防范一刻都不放松。
从《印度游》一书上了解到,加尔各答是印度第二大城市,被视为知识和文化之都,它是作为英属印度的前首都,所以保留的殖民时代的建筑盛宴,尽管其中许多都年久失修(但颇为上镜),就像我们住的宾馆,地板不平等问题。还说在这个城市能够看到世间百态,高贵和卑微同在,温文尔雅和极度渴望并存。确实,沿街破旧的房屋和宾馆里的豪华形成两个极端。美食是孟加拉菜,食物偏爱甜味。难怪早餐吃得甜的发腻,才第一天我就想吃咸的了。
下午5点太阳下山,女儿还在研究网上叫车程序,我打开电视看印度新闻。正播印度总理莫迪参加社会活动,听着音乐、和群众交谈。有趣的是,在他退场时,身边的群众抢着和擦肩而过的总理大人玩自拍。正看着,突然女儿说,快换衣服我们出去,原来她会网上叫车了。一辆白色的网约车很来宾馆接我们,这样印度自由行更方便、安全,还价格合理,完全和当地人一样计价。这次去商场车费101卢比,只是路上还是堵!堵!堵!外面还是热!热!热!好在是空调车。司机扎着头巾、留络腮胡子印度大叔,边开车边埋怨“这儿只剩人口了,这里人像昆虫一样”。晕!
这家大商场和上海一样的人多,一样的时尚,完全不是“新市场”的杂乱。六层的楼面尽情的逛,女儿买了印度衫、裙裤、围巾三件套和短裙一千多元,我选了印度衫和包500多元。唰唰唰,银行卡滋滋叫。在商场的美食广场用餐,35元自选的虾仁、玉米、青豆等食材料现加工成炒面,6元的可乐。吃到荤腥,母女俩倍爽,只是鲜辣得直吐舌吹气。
21点顾客陆续离场,其实到22点才关门。女儿再网约车,这回开车的是年青人超近路又上高架。很快回到宾馆,第一天的计划如愿完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