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东欧行——第八天金色大厅莫扎特巧克力2017年4月15日(周六)晴雨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杂谈图片 |
分类: 旅游随感 |
第八天
早晨用餐时,发现餐厅外的楼梯口有一条写着“自琢”字幅,中国书法作品在维也纳酒店里,倍感亲切。于是和朱英两人又自导自演和互拍起来。
宾馆里也有许多的欧洲和东南亚游客,一对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老夫妻,也是和我们差不多的行程,说是18日回吉隆坡,游费约16000人民币。
驱车去著名的金色大厅拍照留念,这是国内多位明星来此开音乐会的地方。据说曾由中国温州的老板承包过两年。这个厅在维也纳很普通,就是一家歌剧院而已。今天是路过,只能用最快的速度,拍下最美的瞬间。
去英雄广场、国家歌剧院、新市政厅、国会大厦等均为外观一瞥。说是新市政厅,其实是1873年建成,一座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筑。若不介绍的话,看外观像个教堂。
在这个音乐之都维也纳大街上,我突然想起了英国甲壳虫乐队的唱片封面,四个人在斑马线上走路的场景。那天在晓燕家的墙上就看到这张画,于是我对着朱英、弘春等抓拍从斑马线上而过的场景。
去霍夫堡皇宫,气势恢宏,游客坐的马车频繁在宫中广场上穿行。古时的城墙地基还部分完好地被保护着。
外观史蒂芬大教堂,是欧洲的第二高教堂。莫扎特的婚礼曾在里面举行。地处闹市街头,一般团队不组织入内,连导游小静都没有进去过。抱着试试看,我和弘春、朱英有幸进去了。也许是复活节,也许不是礼拜天。里面光线不亮,应该有解说器,但大多数人都只是进去逗一圈就出来了。据说,到了圣诞节,教堂外面的广场常开露天舞会,而今天教堂外墙搭着脚手架和广场上维修设备,显得很杂乱
午餐后去哈尔斯塔特小镇,被誉为“世界最古老的盐都”,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镇上居民均是艺术家,有木雕、麻线编织物等。在一家木雕店,看中了一个赶面杖,精细的雕刻,惹人喜爱。只是细想买了也舍不得用,要20欧的价格有点嫌贵,一犹豫,没有买下。但离开后就后悔了。只选了一只木刻小老鼠的卷笔刀和一颗玻璃水晶的水果糖作留念。
再去萨尔茨堡,音乐天才莫扎特的故乡。36岁音乐家生命中一半的岁月在这里度过。一栋米黄色墙面白色窗框的6层楼房,边上插着一面红白条的奥地利国旗,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在此出生。他的父亲是小提琴家,他们就住在三楼。在音乐家的故乡,我们用了晚餐,也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莫扎特巧克力。分享音乐和巧克力的魅力。去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米拉贝尔花园,女主角带着孩子唱“DO、RE、MI”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