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兔粪想起
(2015-09-18 11:40:16)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想说就说 |
办公室的同事送给我一些兔粪,我当宝贝似的。这多亏另一位同事的提醒“把它当有机肥种花蛮好”。兔粪灰色无味,一粒粒像小豆子。那天同事说,家里把小兔屎扔在楼下的草地上,发现这一片杂草长的特别肥。于是把草割了再喂小兔。哎,这样的生物链还真是良性循环,值得点赞。
说来也巧,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一只小麻雀“叽叽喳喳”的在我家窗前的花盆上鼓噪,以为在啄盆里的嫩叶,我赶紧上前驱赶。啊,一坨鸟屎赫然在目,原来鸟儿来给我养的吊兰施肥了。看到我站到窗前,小鸟“嗖”的一下飞到对面人家的阳台上去了。
不错,小区的树木长势喜人,甚至把居民的窗户都遮蔽了,为此小区物业派人修剪了多次。附近的外环线,成片绿荫,也引来了不少的鸟类停歇。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家窗外就传来鸟儿的歌唱声,或长或短,或似男女青年你东唱我合的对情歌。终于有一天我把这些鸟语录进了手机里,成为我独有的鸟儿好声音专场演出会。这一声声清脆悦耳的鸟语,让我联想到曾在英国和日本旅游时,住在女儿宿舍和同学家里时,常常被乌鸦那强有力“哇、哇、哇”的叫声唤醒。就像我们小时候城里还允许养鸡养鸭,谁家的大公鸡一定会晨起打鸣一样。这种都市里村庄的感觉久违了。我甚至在小区的草地上,看到过一只像松鼠似的小动物,一溜烟的钻进草丛里不见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其实就是可以这么简单和谐的共处。
同事说笼子里兔粪若不及时清除,小兔会自己再把屎吃掉。只听说狗吃屎的,没有想到兔子也这样。是呀,不是有种叫猫屎咖啡的,就是给一种猫吃专属的咖啡豆,然后把猫拉的屎再提炼加工,这样的咖啡味道特别醇香,且售价不菲。类似的还有草原上的牛粪晒干后能用来烧火做饭,这也是资源的再利用。
忽然想起两年前去澳洲参观过一家设在牧场内的小型动物园,也是一个动植物科研实验基地。比如把鱼和鸭放养在一个水池里;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种自然的生物法则,在人工湖里让它布局的更合理;比如禽畜的粪便,直接收集滋养着园内花草树木等等,对动植物的生物链进行有机有序的良性循环和利用。包括脚下的草地泥土也是干湿有度,甚至周围的环境,整个动物园这片的阳光雨露都纳入了科学家们研究实验的范畴。看似原生态,实质人为而治,让我们大开眼界。同样2011年台湾举办世界花卉博览会时,许多布展都利用了废旧物资,追求最大程度的节约化,看似简陋,但是美观实用,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让我感触深刻。
确实,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怎样让资源最大化的循环利用这是科学发展到今天必然研究的课题。工业都走向4.0了,而地球村的雾霾还没有赶走,臭氧之害又在悄无声息的袭来了。拯救地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呼唤鸟语花香的自然美,已成为了地球人的共同呼声。
2015年8月28日刊登于《大上海工业家园》报第四版“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