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庄宗李存勖,沙陀人,五代十国后唐政权的建立者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后唐京都洛阳,太庙内,一场祭祀典礼正在进行中,典礼的主角后唐庄宗李存勖捧着3支箭来到他父亲李克用的灵位前,倒身下拜,然后将箭放在供桌上,向着他父亲的灵主祷告道:“父皇,您的三大遗恨,儿子都为您报了,您在九泉之下可以暝目了!”说罢,李存勖已是泪流满面。
16年了,李存勖从来没有忘记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这三支箭,“儿啊!你要记住,梁国是我们不共戴天的仇敌。燕王刘仁恭是我立的他,契丹曾和我约为兄弟,结果他们都背叛了我,跟梁国结盟。你一定要记住这三大仇人,一定要为爹报了这三大恨,否则我就是在九泉之下也闭不上眼!”跪在床前的李存勖含着眼泪接过了这3支箭,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把箭供在祖庙里,每到出兵打仗之时,他就把箭请出来,随身带着,时刻激励着自己向前。16年的时间里,他消灭了燕王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击败了契丹人的入侵,灭亡了后梁,扫平了中原,建立了后唐政权,定都洛阳。现在的他可以把3支箭放回太庙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走出太庙,李存勖深深的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从此以后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了!
回到皇宫后,唐庄宗立即把他宠信的伶人(古时指以唱戏为生的人)们都召进宫里,然后跟他们一起换好了行头,亲手弹起他心爱的土琵琶纵情高唱。好久没有这么痛快过了!现在的李存勖可以毫无顾忌的沉醉在自己喜欢的艺术氛围中了。
从这之后,大臣们逐渐发现想要见皇帝一面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曾经与他们同甘共苦的晋王不见了,代之的是整日只知道与伶人厮混,醉心于打猎的皇帝陛下。本来皇帝身边有一些陪着他玩的弄臣,并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毕竟皇帝也是人,也需要有人逗着他乐,但英明的皇帝都明白这些弄臣只能用来让自己开心,绝不能让他们掌握朝廷大权。可唐庄宗却偏认为这些伶人既然有本事让他开心,就有本事为他主政,结果他任命了一些伶人做主管一方政务的刺史,并且让伶人充当他的耳目,向他报告大臣们的情况。结果这些伶人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们也知道在那些重臣的眼中,他们什么都不是,如果想要掌握大权,就一定要扳倒这些功臣宿将们。于是,他们就罗织各种罪名,诬告陷害那些不肯与他们合作的大臣,庄宗也居然对他们的鬼话深信不疑,一时间朝堂上是人人自危,一些没有骨气的大臣为了保全自己,就与这些伶人沆瀣一气,朝政遂变得不可收拾。
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派大军灭了前蜀国,本来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作为主帅的魏王李继岌却因为私人的恩怨陷害一同灭蜀的大将郭崇韬。郭崇韬是庄宗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在战争期间多次为庄宗出谋划策,为后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唐定鼎中原以后,郭崇韬继续兢兢业业的辅佐庄宗治理国家,并多次劝告庄宗应以国事为重,不要过分的沉迷于酒色和狩猎。在他主政期间,郭崇韬采取了一些措施抑制伶人和宦官的权力,这自然招来了他们的痛恨。因此,当李继岌陷害郭崇韬父子的时候,这些小人们纷纷落井下石,并且还把郭崇韬的女婿、庄宗的兄弟李存乂也脱下水。已经完成昏庸的唐庄宗居然听信了他们的鬼话,将郭崇韬、李存乂以及跟他们交厚的几个将领全部满门抄斩。
郭崇韬的死不啻为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这让许多跟随着唐庄宗打天下的功臣宿将们都不寒而栗,他们知道自己的皇帝已经不是那个曾经与他们同甘共苦的晋王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一些将军只得铤而走险,发动叛乱。
公元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发生兵变。唐庄宗立刻派兵去镇压,谁知没多久派去的军队就被魏州兵打败了。没有办法,庄宗只好让大将李嗣源去镇压兵变。李嗣源到了魏州之后,兵变将领赵在礼立刻登城谢罪。看起来叛变很快就能平息下去,不料就在这个时候李嗣源的军队也发生了兵变,军队拥着李嗣源与赵在礼的叛军合流,并共同拥立李嗣源为主。

后唐明宗李嗣源,沙陀人,李克用养子,五代时期的明君
李嗣源本是李克用手下一个将军的儿子,后来被李克用收为养子,由于他骁勇善战很快就成为了李氏父子非常倚重的一员大将。在灭亡后梁的战争中,正是李嗣源率领着一支轻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梁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最终灭了后梁。当唐庄宗到了汴京的时候,曾激动的拉着李嗣源的衣服说:“我的天下是义兄你打下来的,这天下有你的一半!”曾经的感激之情还言犹在耳,可庄宗就开始猜忌他的这位义兄了。李嗣源自己也知道功高震主的危险,所以一直小心谨慎。但是郭崇韬的死,让他彻底看清了庄宗的真面目,所以在镇压魏州兵变之时,他听从了女婿石敬瑭的建议与魏州叛军合流,率军南下进攻汴州。
警报传来,唐庄宗大惊失色,连忙点齐人马向汴州进发,就在他进入中牟县(今河南省中牟)境内时,李嗣源已经攻克了汴州,庄宗知道大势已去了,他只好退回到洛阳。这个时候,他手下的军队已经逃散了一大半。就在庄宗准备重整旗鼓对付李嗣源的时候,皇宫内突然发生了哗变,庄宗率领着近卫军把住宫门,乱军放火烧门,并从城楼上放箭射庄宗。在火光之下,庄宗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门高,尔怎敢叛朕!”庄宗怒不可遏。那人冷笑道:“昏君,你枉杀忠良,残害百姓,今日我要为我叔父、义父全家报仇!”说罢,继续命人用箭乱射庄宗,庄宗中箭负伤。原来,这个哗变的组织者就是唐庄宗最宠幸的伶人之一——郭从谦。郭从谦,艺名叫门高,虽然他是个伶人,但他是因为军功被授予了官职,他拜郭崇韬为叔父,并跟姓了郭,而且他还是李存乂的养子。郭李二人被枉杀之后,郭从谦时时不忘这血海深仇,一直在等机会报复庄宗。
庄宗中箭后,没多久就驾崩了,一些教坊里的人用庄宗生前喜欢的乐器做干柴把他的尸体焚烧了。不久李嗣源进入洛阳,他将庄宗的遗骨收集起来埋葬在洛阳城外,并在庄宗的灵前即皇帝位,是为后唐明宗。
“《传》曰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这是欧阳修在《伶官传》中对庄宗下的盖棺之语,可为天下玩物丧志者戒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