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个杀戮与欲望横流的二百年,不过这一回多了许多国际意味,因为大批的外族人也加入到逐鹿中原的洪流之中。三国的智谋故事早已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最终的三国归晋只不过是为更大的分裂与杀戮时代的到来,做一个小小的缓冲罢了。但即使这20年的短暂和平时期也没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王恺石崇在帝国的首都洛阳挥金如土般的比富斗阔开始,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就将黑手伸向了下层百姓,刚刚从百年战乱中走出来的贫苦百姓眼巴巴的盼着国家统一了,谁知受到的盘剥和压榨却有增无减,而内迁到帝国内部的胡人们过的日子就更悲惨了。
政治的腐败和黑暗让许多以天下为已任的知识分子们感到报国无门,为了守住自己的清高和节操,他们放荡于山河之间,清淡于竹林之下,不与世风苟合,虽快意潇洒,但也满怀着无奈。当年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的竹林见证了士人中的翘楚竹林七贤的风采,虽千年已过,广陵散的幽怨和阮嗣宗的神伤犹历历在目。从此,一种叫“玄学”的思想成为了知识分子躲避现实,远离迫害的精神支柱,麻醉身心的豪饮和空而无物的清谈使他们可以暂时忘掉现实的黑暗。
常言道:祸常起于萧墙之内,司马家族自己炮制的“八王之乱”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本是同根生的叔侄兄弟们为了权力相煎何其急也!16年的自相残杀,不仅将刚刚得到恢复的中原地区再次变得千疮百孔,也使司马家苦心经营三代才得到的江山只维系了短短的几十年。
兄弟阋墙,必为他人所趁,早已对中原垂涎三尺的胡人们自然不会放过天赐良机,从此之后的一百多年间,匈奴人、羌人、鲜卑人、羯人、氐人像潮水一样涌入到内地,其中的强者则分裂山河、称王称帝,这些处于半蒙昧状态下的民族,几乎都推行了最野蛮的屠杀政策,成千上万的中原百姓被胡人屠杀,其惨烈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时期最大规模的种族屠杀却是由汉人炮制的,可能冉闵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名字会与种族灭绝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一纸“灭胡令”,使羯族这个民族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消失在了历史中。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屠杀还伴随着文明的光辉,那么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血海尸山中写满的却全是仇恨和野蛮。不过,历史的每一步都是有它的特定含义的,正如胡人与汉人的相互仇杀一样,在这种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的惨状中,胡人的血和汉人的血竟奇迹般的开始融合在一起,中原的文明开始逐渐照亮那些从边远地区来到的少数民族,而这些民族的人们也渐渐的在杀戮中吸收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了中华大家庭之中。正如《三国演义》中所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一百多年相互仇恨、对抗中,胡人与汉人走向了融合。
或许许昌人陈群在向魏文帝曹丕献“九品官人法”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一举措将会影响后世数百年,也更不会想到这种制度在后来造就了许多改变历史命运的豪门巨族。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的谢氏家族就是这一时期门阀士族中的佼佼者,从谢安、谢玄到谢道韫以及后来的谢灵运、谢朓,谢氏家族无疑是这一时期江南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可以说没有谢氏家族的鼎力相助,河内司马家可能早就消失在历史中了。但即便西晋王朝是因为政权内部的斗争导致的灭亡,可只保有江南半壁江山的继任者却仍然前赴后继的继续着祖先的错误,一次又一次的内耗使东晋王朝屡屡错失收复中原失地的机会,而提防功臣甚于防备敌人的狭隘之心,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者没有一个是能成大事的人。
纷乱的二百年,错综复杂的二百年,曾被不同种族占领和统治的中原地区见证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民族大融合的历程。从此,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从此,那些被汉人称为胡人的民族成为了我们的兄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