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西)人,东晋王朝开国君主
就在中国的北方打的昏天黑地的时候,江南地区还算比较平静,镇守在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的琅琊王司马睿一直按兵不动,这到不是他心怀异志,而是他得不到江南士族的支持,力量还很弱小。原来自从三国时期开始,江南的士族就形成为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早在司马睿出镇建业之前,江南的士族就依靠自己的力量镇压了大股的流民起义,可以说他们的实力相当雄厚,可司马睿作为一个从北方逃到南方的王爷,又是晋王室的远支自然不受江南士族的重视,但如果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司马睿又无法在南方立足,所以这些事情着实让司马睿头痛。
司马睿的心事自然逃不过他的谋士王导的眼睛,为了帮助自己的主子获得江南士族的支持,王导就将自己做扬州刺史的堂兄王敦叫来,一起商议了一条计策。
在江南,每年的三月初三是禊(音系)节,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们,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本来过节这天就有很多人在江边看热闹,这回看到了这么大排场,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建业城,许多没看得起司马睿的江南士族们都大惊失色,后悔自己慢待了他,纷纷出来拜见他,司马睿也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对这些人一一给予封赏,并让王导登门去请一些名士出来做官。再加上一大批从北方逃难过来的名门士族也投奔到司马睿的帐下,一时间江南地区是人才济济,司马睿的地位也巩固了下来。
公元317年,在听说晋愍帝被杀之后,司马睿在建康(即建业)即位,是为晋元帝,历史把他所建立的晋朝称为东晋,虽然王朝的实力并不强,但他却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使得许多从北方逃离的人民得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地方。
不过,这时的北方已经是山河破碎,血流成河了,汉主刘聪虽然灭了西晋王朝,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统一北方,他手下的大将石勒早已是拥兵自重,不听号令了。
公元318年,汉主刘聪病死,他的族弟刘曜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并将首都迁到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次年,前赵大将石勒公然在河北称王,脱离了前赵政权,建立了后赵政权。双方之间互相攻伐,乱做一团。
北方的混乱局面为南方的东晋政权收复中原提供了条件,但东晋小朝廷的君臣们却都是些胸无大志的人,只想着偏安江南一隅丝毫没有进取中原之意,但一个叫祖逖的北方人却坚持要朝廷出师北伐,晋元帝没有办法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给他一千人的粮饷和三千布,让他自行招募士兵,其实就是让他自生自灭,不过祖逖却是坚定的很,他带着自己的家人渡过长江,驻扎在淮阴打造兵器,招募训练士兵,准备北伐。
当时的中原地区基本上被羯族首领石勒占据,当地的一些汉人为了抗击异族的入侵,结成了大小不等的武装集团,大的上千家,小的数百家,筑堡而居,称“坞堡”或“壁”、“垒”。坞堡主各据一方,互相攻伐,与石勒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祖逖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纷乱如麻的局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