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屠羊说与王承福

(2007-03-13 22:56:43)
分类: 读史杂记

             屠羊说与王承福

    春秋时,在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以宰羊卖肉为生的屠户叫说,他每天都早早的起来杀好羊到集市上去卖,日子过的悠然自得。公元前506年,吴国入侵楚国,楚军被打的大败,连首都郢都也被攻破了,楚国人四散奔逃,国君楚昭王也如丧家之犬一般逃出了都城,屠羊说就跟着国君一起逃到了随国。后来,楚昭王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就开始重赏在国破之时,仍追随他的人,屠羊说也在受赏之列,可屠羊说却坚辞不受,他对宣诏的官员说:“当年大王失去了自己的国家,我也失去了我的羊肉摊子;现在大王得以复位,我也能够重拾旧业,该得到的臣已经都得到了,还有什么可赏赐的呢?”昭王就强要屠羊说接受封赏,屠羊说则说:“当日,大王失国,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臣不该受惩罚;如今,大王得以回国,也跟臣没有什么关系,那么臣也自然不该得到赏赐。”昭王见屠羊说这个人有点不一般就想见见他。可是屠羊说又推辞了:“按照咱们楚国的法律,一定是与国与民有大功劳的人才值得国君去接见。吴军入侵之时,我也是和所有逃难的人一样只是为了保命才逃出来的,并非特意跟随大王的。现如今,大王想要违背祖宗之法来接见我,我真不想因为这个而闻名天下呀!”昭王听到屠羊说的回复,更加感到这个屠户非等闲之辈,就一定要重用他。他让大臣去找屠羊说,告诉他国君想要让他出任三旌这样的大官,屠羊说听到诏令之后,叹了口气道:“我也知道三旌这样的大官比做屠户高贵的多,而万钟的俸禄比卖肉收入高的多!可是为人一世岂能因为贪恋爵禄而使自己的国君背上滥赏的恶名呢?我实在不敢当这样的封赏,请大人回复大王,还是让我当一个快乐的屠户吧。”最终,屠羊说还是推辞了楚昭王所有的封赏,继续自由自在的过着自己的屠户生活。

    这个故事记载在《庄子》里面,屠羊说的淡泊名利历来都为人所称道,无独有偶,在一千年后的唐朝,作为唐宋八大家的韩愈也记述了一个如屠羊说般的人物——圬者王承福,而这个人的言行所孕含的道理更加引人深思。

    王承福是当时京城长安的一个泥瓦匠,在当时的社会泥瓦匠是一个既辛苦又低贱的工作,韩愈曾经跟他谈过话,发现这个人谈吐不凡,就问他的来历,才发现王承福曾在安史之乱时,为国家打过13年的仗,获得过军功。不过,战争结束后,王承福却放弃了功勋回到了长安,由于自己的土地已经没有了,就靠干泥瓦匠度日。30多年来,他一直租房子住,根据物价的涨跌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工钱,赚的钱除了应付日常生活和付房租外,其余的全部用来周济比他更困难的人们。这种情况让韩愈很是不解,王承福却说:“其实人各有所长,谁也不能包打天下。大家都是需要各尽所能、互相协作才能很好的生活的。比如君主的职责就是治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官吏们的责任就是秉承国君的意志做好教化百姓的工作。人的责任是有大小的,要尽其所能,就像器皿虽然大小有不同,但各有各的用处。只吃饭不好好干事的人,一定会有灾祸,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天都不敢放下我的泥刀、荒废我的把式的原因。其实,泥瓦匠是力气活,是很好掌握的一门技能,而且努力做,就能做成点实事,虽然辛苦点,但却可以问心无愧的赚钱,我的心里是很踏实的。再说力气活只要肯干就能有成绩,可动脑的活,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所以我就选择了容易干且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工作来干。”

    说道这儿,王承福叹了口气说:“其实,人活一世谁不想求富贵呢?但我也曾为很多富贵的人干过活,有的是去了一次,再经过时就变成废墟了;有些则是去过几次之后,再经过时就变成了废墟,向邻居们打听,不是说:主人因为作奸犯科被处死了;就是主人死了,后代子孙不成器,把家业败光了;或者就是主人死后,家财被充公了。这些我看的太多了,这不正是付出的少,得到的多而带来的灾祸吗?这不就是明明能力达不到,却强逼着自己非要去追求高位,最终闹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吗?可能富贵本来就是很难长期保有的,兴盛与衰败的反反复复也是自然的规律,我对他们的遭遇很同情,所以才更加坚定了只选择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来做。一个人没有妻子儿女是一件有些悲惨的事,但我也听说,一个人的功德大才能够得到的多,我的能力有限,所以没有妻子儿女是正常的。我本是一个劳力的人,如果再有了妻儿却养不起他们,那就又要劳心了,既劳心又劳力,恐怕就是圣人也会搔头的,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写到这,韩愈收笔了,其实他也很矛盾,作为一个儒家人,他是不太赞成这种只独善其身而不愿有所追求进而报效天下的人的,可现实却是那些不停追求的人,都往往存着王承福所说的少做多得的侥幸心理,还不如王承福来的坦荡。

    抛开儒家与道家不同的观念,我们来审视屠羊说和王承福,必须承认他们确实是具有大智慧的智者。圣人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二人就是自知的“明白人”,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如何才能活的幸福,所以他们放弃了在世俗人眼中的“幸福”,却得到了真正的人生。世俗的人会嗟叹他们的“傻”,而他们却会在一个角落边笑边摇头的慨叹世人为自己找寻的烦恼。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最容易因为外物的诱惑而动摇,多少人曾经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而失去了自我,又有多少人在羡慕别人成功的同时却没看到他人曾经不为人理解时的孤独。当年随楚昭王出逃的人何止一个屠羊说,可偏偏只有没领封赏的屠羊说在历史上留下了姓名。至于王承福那更是连同他的言论一起留传后世。他们正是舍弃了世人难舍的小利而获得了留名千载的“大利”,他们得到的远远多于那些整日算计的人。而他们的一生也活的比他人坦然、潇洒。可见,正确的认识自己、量力而为才是人生能否过的圆满的关键所在。

    平凡不代表着平庸,富贵也不代表着高尚,屠羊说和王承福平凡而又智慧的一生告诉了人们,人的一生最终寻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完善,虽然由于人生来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成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其实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内在的完善,使人生得到另一种意义上的升华。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历史中也记载了许多象屠羊说和王承福这样不平凡的平常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