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肛门”通报疑似“堵嘴巴”
(2010-07-30 22:02:13)
标签:
助产士产妇凤凰医院缝肛门深圳市杂谈 |
深圳一产妇疑似因少给红包被助产士缝肛门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近日,深圳市卫生与人口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初步调查情况,认为凤凰医院的助产士张某并未缝产妇肛门,而是进行了肛门痔疮止血,但其行为已超出其执业范围,将责成凤凰医院加强管理。(据7月30日《广州日报》)
该医疗纠纷的关键在于,产妇肛门的出血点是曾被结扎还是被缝扎。是结扎,则是助产士张某“超出执业范围”为孕妇止血,“好心办坏事”;如果是缝扎,则是张某嫌红包太少,恶意报复,问题的性质大不一样。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此事进行调查和定性,应该站在第三方立场,本着公平公正原则,不偏袒、不隐恶,查出真相,给当事人和公众一个说法,以遏制医疗腐败,维护公平正义。可是,深圳市卫生与人口计生委的情况通报却存在明显破绽,不能自圆其说。其认为“凤凰医院的助产士张某并未缝产妇肛门,而是进行了肛门痔疮止血”,理由是“经调查,无证据证明助产士张某有缝其肛门的事实”。“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并不适用于对于事实真相的调查和认定,“疑罪”可以从无,但“疑事”不能从无。从逻辑上讲,无证据证明有缝肛门的事实,不能追究助产士张某的缝肛门责任,但也不能反过来证明“张某并未缝产妇肛门”。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出示了拍到的陈先生妻子肛门处的照片,询问这究竟是结扎还是缝扎。相关负责人认为“但从图片来看,无法作出确切判断”。竟然如此,何以又作出了“并未缝产妇肛门”的确切判断呢?
发布会上因为有“众多媒体坚持”,卫生部门只得零时抽调4名其他医院医生直接前往凤凰医院做技术性调查,专家结论还是“结扎或缝扎,目前无法判断”。更可疑的是,新闻发布会上,纠纷的双方中只安排了助产士张某单方面在那里“用人格担保”,却不见此前向媒体曝光的产妇丈夫,甚至记者随后来到医院也找不到他的身影。
医患关系紧张,关键原因在于医患之间的互不信任。出现了矛盾和纠纷,患者方面少有寻求行政部门的评判和司法裁决,而是直接与医院争执,导致“医闹”频发,其原因也在于患者方面对于医疗鉴定等正规程序的不信任。对此现状,亟需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属下的医疗鉴定组织消除与医疗机构的“自家人”意识,赢得社会信任。如果像深圳市卫生主管部门一样,在事实还“无法作出确切判断”的情况下,却匆忙定下明显袒护医院的结论,可以一时一事堵住舆论的嘴巴,却无法消除公众的忧虑,只会加剧医患之间的猜忌和矛盾。(全文986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sohu.com/20100730/n2738650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