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电影《唐山大地震》

(2010-07-28 09:19:59)
标签:

影评

电影

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

娱乐

         “震中”位于泪腺却未到心灵

          ——评电影《唐山大地震》

                   http://s12/middle/496a9624x8c687e802b7b&690

     冯小刚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执着于现世生活的关照。从《甲方乙方》、《集结号》、《非诚勿扰》到现在的《唐山大地震》,一路走来,他力求追随时代向观众展现当代普通人的情感困惑和心路历程,尽管为了故事的需要,那些主人公并不普通。

“画鬼魅易画人难”,比之于那些热衷于从故纸堆和神魔鬼怪中找题材的同行来说,显然他对于人情世态的领悟需要有更深的生活体验和表现功力。当一些所谓国产“大片”热衷于好莱坞商业模式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时候,是冯小刚让我们依稀感受到了国产影片中时代身影和人性温暖。在我们见惯了好莱坞大片中的山崩地裂、排山倒海后,《唐山大地震》那仅有4分钟的地震特效已经难以震动我们的视听神经。实际上该部影片的主题不在地震而在一个特殊家庭(女儿“死”而未死)的心灵“余震”,冯小刚期望以这一典型向观众呈现大灾难之后普通百姓的精神创伤和心灵苦难以及灵魂救赎的艰难历程。

灾难到来,亲情伦理陷入巨大的矛盾并骤然断裂,在主人公的内心深处留下一段几乎无法弥合的伤口,剧情由此正式展开,母亲的忏悔和守望,女儿的迷惘和挣扎成为剧情主线。但她们都没有错,错只错在作为“王八蛋”的老天爷,于是,主人公们所有的固执、纠结、叛逆乃至于宗教苦行主义式的行为不仅可以原谅、理解,也成为导演凸显家庭亲情和善良人性的主要环节。导演抓住这些环节并着力渲染,充分调动观众的亲情体验,也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泪腺神经。最后以母亲的长跪、女儿的自责把感伤推向高潮。

全部剧情着力于一个特殊的场景和一个特殊的家庭,加上演员的精湛演技,使得主要人物的情感获得充分而细腻的传达。但是纵观全剧,我们在流泪之余,却感觉整部影片缺少如同标题一样的宏大观照,甚而至于,把唐山地震的背景换成一个小范围的事故,影片也可以有同样感人的效果。致力于个体的特写,必然导致背景的虚弱化。导演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影片结尾游离于情节之外来一个地震纪念墙的全景写实,但对于电影来说,空洞的数字已经只能是聊胜于无。

吞噬24万鲜活生命的唐山地震,无疑是我们民族苦难史中一段沉痛而深刻的记忆,有多少家庭如影片讲述的那样悲惨阴影挥之不去,还有多少家庭更甚于此,我们不得而知。地震不是苦难的开始,理解宽容也未必是悲情的结束。突发的灾难之外,生活的磨难有时候比灾难本身更加折磨人,更加令人难以承受。告慰逝者的方式可以有多种,而母亲(妻子)的忏悔和守望三十二年如一日,时间的力量在这里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除了地震强烈撞击刻下的印记,观众还需要导演有更加充分的诠释。她坚持拒绝“花红柳绿”的生活,子女们事业和生活上的“花红柳绿”可以更加衬托出她坚持的分量,但同时观众们也不禁要问,这样的家庭在唐山地震后究竟具有多少典型意义?

眼泪并不意味痛楚的深刻,我们观看《唐山大地震》,擦干眼泪却看到一丝无法承受之“轻”,这份“轻”就是超脱在现实之上的一些概念,如“亲情”、“宽容”等。冯小刚的电影,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现实的影子,却不能把它当做时代的写照,更不具备史诗的分量。笑过哭过之后,我们怎样才能有真实而深刻的印记和反思?对此,冯小刚个人可能难以回答。(全文1270字)

(彭联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