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既要“看得懂”更要“看得清”
(2010-06-06 19:58:34)
标签:
财政预算报告广州市财政局杂谈 |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财政局网站看到,《市财政局2010年部门预算》以及《广州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都已经挂出来。预算显示,本年度支出预算17804.18万元,在项目支出10272.77万元中,一次性专项项目支出5508.48万元,但列出具体用途的只有1102万元,有4000多万元用途并无列明。(据6月6日《广州日报》)
近年来,各地在财政预算上强化人大和公众的监督,但不少人大代表和普通民众反映,预算报告“内行看不清、外行看不懂”。看不清、看不懂,当然也就无从监督。广州市财政局则更绝,5500多万元一次性支出竟有4000多万元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预算报告令人看不清和看不懂,原因有二,一是太“专业”,二是太笼统。广州市财政局挂在网上的预算报告就属太笼统。有关人士解释说,经常性项目支出和一次性项目支出中,列出的只是部分项目,没有列全的原因是项目太多。但是,即使“人代会已经审议通过”,民众也有权知情和监督。可支出项目一“从略”,公众就连看清和看懂的机会都没有了,何谈监督?不能监督,财政局把预算案挂到网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政府部门有责任为人大代表和普通民众提供便于监督的预算报告。因为监督权是以知情权为前提,没有对于相关信息全面、准确的了解和理解,就无从监督。所谓便于监督,就是政府的信息披露既不能太“专业”,也不能笼统。在内容上尽可能列举详尽,条理清楚,而表达形式上尽可能简单明了,容易理解。详尽却不简明,“专业性”太强,可能导致监督者看不懂;简明了却不详尽,信息缺失,监督者更无从看清和看懂。
记得去年深圳市两会期间,深圳君亮资产管理公司CEO、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说,“我可以读懂亚洲银行、世界银行的报告,却看不懂深圳市财政预算报告。比如,13项支出预算,没有一项是完全清楚的,没有明细,因而无法评价是否合理。”他还说,“香港2008年财政预算报告多达千页,列出每个部门的开支预算,在网站上可以下载,小学生都能看懂。”
我们内地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有的高深莫测,有的信息残缺不全,笼而统之。其原因要么是缺少接受监督和服务民众的意识,认为只要自己能懂就行;要么就是故弄玄虚,逃避监督。一些政府部门的预算漏洞大、猫腻多,他们害怕监督,于是“装高深”,让人看不懂;或者内容“从略”,把漏洞和猫腻掩藏起来。比如,近日深圳市人大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对2010年部门预算专题审议发现,该市水务局700名公务员一年人员支出竟然高达1.3亿元。如此高福利,预算报告当然不敢详细列出“项”和“款”。(全文1000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sohu.com/20100606/n2725924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