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掉奥数”,即使失败也悲壮

(2009-09-03 22:32:30)
标签:

高考

奥数

成都

禁令

教育

    《成都要干掉奥数》——这是9月2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新闻标题。奥数何辜,成都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希望“干掉”的是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奥数风潮,拯救不堪重负的万千孩子于水火。从中可见政府部门的苦心和决心。

    可是把吊诡的两组镜头间接在一起,人们不禁又要对成都市此举发出一声叹息:7月下旬,第50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黄骄阳,从德国回到成都时,再没有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也没有政府部门的重奖,只有本校几位同学、老师在机场迎接;不过,他已经被清华大学点招了。

    有了清华大学的领取通知书,欢迎仪式、政府重奖已经变得轻如鸿毛,前者才是全民学奥数的动力之源。政策引导与招生体制的相悖,注定政府部门的苦心和决心难免付诸东流。如今,奥数的替代词“思维拓展”在成都市的悄然红火,已经预示着禁令的失败,何况4条禁令自身漏洞多多。于是,有人兴叹:一个奥数倒下去,无数奥数站起来;头痛医头治奥数不能治本。由此对政府的奥数封杀政策提出质疑。

    不过,“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在一时无法釜底抽薪的时候,扬汤止沸也并非毫无意义,至少,奥数禁令可以传递政府的一种信号和信念。

    奥数和其他高招加分项目一样,是对于高考政策的补充和完善,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举措。无奈,承载着太多负荷的高考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和异化了这些为孩子减负的项目,使之与高考一起成为孩子和社会难以承受之重。高考改革依然在探索中谨慎前行,当高校自主招生开始试点,腐败就层出不穷。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行的高考制度依然是目前“最不坏”的选拔制度。

    这就是当前教育面临的现实。回避这个现实来谈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无异于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在宏观层面不能根本改变之前,微观上的治理可以舒缓应试教育之痛,何况两者并不矛盾。在奥数的封杀与反封杀博弈中,至少可以让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躬身自问:爱的逻辑,能否也像奥数题答案一样可以有多种途径?(全文789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9/02/content_283318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