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人”不在场的车改迟早会“回潮”

(2009-08-12 22:25:39)
标签:

车改

公车

车贴

公务

专车

杭州

杂谈

    3个月前,杭州进行了公务用车改革——取消专车,改为发放相应车贴,节约归己,超支不补。眼下,该市又准备在局级领导干部中探索一个车改新模式——“包干用车”,本人不领车贴,所有公务用车由公车服务中心提供。消息一出却立引质疑:局长不领车贴重新用公车,这与之前“局长专车”有何差别?这是否意味着杭州车改出现回潮?(据8月12日新华网)

    从报道可知,3个月来,杭州首批21家试点机关单位用车补贴比车改前公车开支下降了32%。从防止公车私用、节省行政成本这一点来说,杭州这3个月完全市场化模式的车改是成功的,而车改的主要目的也在这里。

    既然如此,刚刚推出的车改,为何又要改弦更张?原来,嫌“市场化用车”贵的人通常不叫服务中心的车,但新问题也出来了——“打车不方便”,“我觉得有辆相对固定用车,用于公务还是有必要的”。

    这完全是一个破绽百出的理由。其一,为什么在公务服务中心叫车比的士贵?这说明改革不彻底,公务服务中心还是一个“养人”的地方,要改,应该是继续让公车服务中心彻底市场化,通过招标降低管理费,而不是走回头路;其二,官员们的车贴进了腰包成了自己的钱,能省则省没有错,但不能因为省钱带来了“不方便”,就把责任归咎于改革,如同不能因为发生了车祸就怪罪发明了汽车;其三,市场化车改,鼓励官员自购私车,官员出门办事,需要打的的不多,现在的士满街跑,“打车不方便”更在少数。

    依笔者看来,所谓“不方便”,是车改后,不计成本的公车私用没有了;是出门没有司机周到的服务,少了一份养尊处优、威风八面的官味儿。

    而所谓“包干用车”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呢?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车改办主任何新根介绍,“包干用车”不包括上下班,严格限定在公务活动范围内;另一方面,单位不配车,用车由公务服务中心提供,车辆不固定,而且用车情况都有记录,便于监督。——这种改革与传统模式没有体制上的根本改变,区别仅仅在,公车由公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具体到单位、处室,乃至到人。问题是,正是因为过去“以车养人”、公车私用的弊端久禁不绝,才进行车改。如果能够监督、可以禁绝,还用得着改革吗?

    车改探索了多年,弄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话题,而为此付出的公共财政负担却没有减少。原因在于,车改从一开始就是由政府部门自己提方案,自己去执行,官员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而作为“主人”的公众只是充当没有话语权的看客。对于官员们来说,过去的“公车待遇”是既得利益,他们希望改革对于自己的利益有增无减,于是就出现了辽宁辽阳弓长岭区干部每年车补最高8万之类的怪事。同样,杭州市的官员们一见才实行3个月的改革给自己带来了“不方便”,就要求重来。可以设想,当“改革”让官员们感觉事事“方便”的时候,究竟还有多少意义。(全文1120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8/12/content_11865878_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