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拆报亭是市民要求还是政府强权?

(2009-02-25 19:50:16)
标签:

报亭

无锡市

城管

公共利益

政府利益

杂谈

    近日,无锡市政府作出了一个让外界觉得匪夷所思的决定:关闭、拆除该市市区1241个报刊便民亭(棚、摊、点)。于是自本周一起,早起上班的无锡市民惊讶地发现,他们再无报纸可买。无锡城管局市容处副处长华建平解释此次执法整治的背景:一是为了迎接无锡即将举办的某论坛,二是市民对违法占道经营的反感。(据2月25日《现代快报》)

    就在前不久,为缓解就业,有专家吁请政府将小摊贩合法化,对以往被制度非法化的群体进行“解放”;还有地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大学毕业生去当流动小贩。此时无锡市突然关闭、拆除报刊亭,令数年来藉此为生的上千贫困市民失去工作和家庭收入来源,显然不合时宜。

    如果此举是为了消除“市民对违法占道经营的反感”,那么政府应该首先进行调查、听政,看反感的市民占多大比例,反感的理由是否充分,然后再将这部分市民的呼声与报刊便民亭经营者的就业诉求、市民买报的便利需求作综合考量,比较孰重孰轻、孰缓孰急,在此基础上选择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可是,从报道看,无锡市并未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听政、分析、比较,城管的拆亭行动就突如其来。

    显然,无锡市关闭、拆除报刊便民亭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迎接无锡即将举办的某论坛”,而“市民对违法占道经营的反感”只是政府为自己的决策找到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政府为了迎接检查、大会、活动而对城市采取“美容”行动,类似情形时有发生,除拆除报刊便民亭外,还有的城市集中取缔流动小贩,有的城市耗巨资搞“刷城运动”,有的城市突击驱赶流浪人员……政府的这些举动原本就是追求政绩,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却要打着“美化市容”、“市民要求”的借口,为此不惜耗费巨额公共财政,违背法律法规,侵犯公民合法权利,损害公共利益。就以无锡市此次被拆除的报刊便利亭来说,这些经营多年的店面是否有合法手续,是否为市民所欢迎,全凭政府一句话。

    政府利益不等同于公共利益,政府的利益诉求必需服从和服务于公共利益。政府决策要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首先应当合法,并充分听取公众的声音,找到获得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关闭、拆除报刊便民亭,虽然合乎政府利益,但未必合乎公共利益。政府在平衡两者的关系时,不能以自己的权力作为唯一筹码。(全文895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090225/00008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