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联联
彭联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46
  • 关注人气:3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护区建别墅的“生态链”

(2008-12-31 16:09:59)
标签:

长远利益

政绩

别墅

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

杂谈

    长白山保护区为接待各级领导建多座别墅,1400棵原始树木被砍。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长白山已经成为“一座伤痕累累的山”(据2009年12月31日《中国青年报》)。此类在自然保护区建高档宾馆、别墅的事件近年来屡有曝光。

    建立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国家、社会长远利益的保护需要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具体操作,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也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地方官员有追求政绩的冲动,保护区内还有大量原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本地人口,当地经济需要发展,而国家用于保护区的资金支持总是有限,由此导致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与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眼前利益的矛盾。

    解决矛盾的方式是对保护区开发利用,通过开发实现对保护区更有效的保护。可到了实际操作层面,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是间接的,对保护区的保护是软指标;而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官员的政绩冲动是直接的,开发才是硬道理。于是,在管理者的思路中,“开发”成了第一位的,“保护”反而退居其次,强调开发,忽视保护,或者名曰“保护”,实则是破坏。

    不过,国家毕竟有《自然保护区条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设置了种种规定和限制。管理者要越过这些“障碍”,需要借助上级权力,有了权力的肯定和庇护,就可以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过度开发可以打上“发展经济”的旗号。当然,要获得权力的庇护,就要讨得权力者的欢心,建高档宾馆供其消费,建豪华别墅供其起居,何况,“发展经济”也是权力者的政绩所求。

    对自然保护区施行破坏性的开发,无异于杀鸡取卵,地方GDP上升了,官员有了政绩,管理部门获得了实惠,却是以牺牲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全文694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1231/05/4UFGND990001124J_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