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疗版“苏比”警示医改紧迫性

(2008-11-27 07:28:24)
标签:

医改

紧迫性

苏比

健康

    美国作家欧·亨利写有一篇著名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写的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食宿无着,想进监狱度过严冬,屡次以身试法,盼望被警察抓获。

    近日,北京开审一个抢劫案,抢劫犯居然是因为自己犯了重病,无钱医治,希望犯罪后进入监狱获得国家免费治疗。这位医疗版的“苏比”叫李大伟(化名),是顺义县农民,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去年8月,他为了筹钱看病第一次抢劫,被关进看守所,得知坐牢能免费治病,为进监狱,于是在4个月后实施了第二次抢劫。(据11月26日《新京报》)

    谁都不愿意经受牢狱之苦,可是当求医之难甚于坐牢,产生“进监狱度严冬”想法的恐怕就不止是流浪汉苏比。李大伟以自己反常的举动“争取”到了免费治病的机会,客观上也是对于当前“看病难”现实的反讽。看病难,一难在高昂的医疗费;二难在缺少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生病了,面对高昂的医疗费,一些人只能望“医”兴叹。

    疾病和贫困不是犯罪的理由,但是当一个人为疾病和贫困所逼,出于求生之本能,通过违法犯罪获取免费治疗也许就成为他的“次优选择”,被判刑却能享受免费治疗“待遇”,总比坐以待毙好。

    有专家认为,一个人的伦理底线最容易失守的诱因之一是“横逆之来”。重病就是一种飞来横祸,谁也不能料到什么时候无妄之灾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得了病却得不到基本的救治和应有的医疗保障,作为正常生活中人所应具备的道德操守随时可能溃堤。那些有病却只能徘徊于医院大门之外和那些因病致贫的人们,他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一旦破灭,道德底线一旦失守,那么空洞的道德高调不能使他们从内心忏悔,威严的法律也不能对他们起到警示作用,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由此滋生。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一个人都包涵在“社会”这个概念中,他人的不幸也是自己的不幸。医疗版的“苏比”是无数“看病难”社会病受害者中的一个极端,他的行为向社会警示医疗体制改革的紧迫性。那些作为现行医疗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也不要以为自己是独踞一隅的“孤岛”,说不定某一天自己就成为“看病难”的间接受害者。(全文819字)(11月27日发东北网)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1126/03/4RL7UPED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