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人吃三份低保,制度反思最重要

(2008-11-20 07:04:50)
标签:

低保

权力

变通

制度反思

杂谈

    3年来,重庆城口县人事局一副局长夫人冉某一人每月按期领取三份低保。原来,冉某在敬老院工作,当地穷,没办法发放敬老院工作人员工资,就“变通”处理,虚报了3个人的名字,通过社区、镇、县审批,最后将每月540元低保金抵作工资发给冉某。重庆市民政局低保中心闻讯后表示,对这种行为将严肃查处。(据11月19日《新京报》)

    低保金“变通”成了工资,弄虚作假理当处理。问题是,敬老院的虚假报单,何以轻而易举就通过了社区、镇、县三级的审批?是否还存在类似情况,只是暂时没有被发现?即使对冉某的问题进行了查处,今后还会不会再次发生相同问题?从制度上尽可能堵住给权力“变通”机会的漏洞,比处理一件个案更加重要。

    遗憾的是,惩治权力违纪违法,就事论事或者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并不鲜见。比如说,禁止公款大吃大喝,招数多是规定公款招待最多只能“四菜一汤”,或者发布“禁酒令”;为了禁止公车私用,各地措施五花八门:给公车上“特殊牌照”、贴公车标识、节假日公车封存等;为了禁止公费出国旅游,只是限制不同职位的官员每年不同的出国次数,提高审批权力的级别……可是权力并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些规定都可能被“变通”而变成一纸空文。

    冉某一人吃三份低保被揭发的过程很能给我们启发。城口县巴山镇民政办主任去年12月调任现职后,发现了冉某每月领取三份低保金,却没当一回事。直到近日市民张先生到该镇财政所领取低保金时,发现低保名册上有冉某的名字,其低保金高达540元,于是向媒体反映,事情才曝光。

    可见,对于权力的监督,不能局限在权力内部的封闭系统,而应该放置在公众的视野,接受公众的检验和质疑。近日,一沈阳市民递交申请,要求沈阳市政府各个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公开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单位事业性经营收入等财务账目,相关部门官员却以“太敏感、难度大”搪塞。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公众监督的威力­——公众的监督无处不在,不讲情面,也不可能被腐蚀。而现在对权力监督的制度安排,恰恰在这方面力度不够。(全文816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081119/00011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