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今年3月20日通过媒体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QQ号码,引来社会各界一片喝彩,如今,她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每天上千个求助电话让她备受考验;因电话过多没有睡眠时间而关机,招致骂声一片。近日,胡小燕打破沉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度就外界对她的误解进行了澄清:“我不是农民工的救世主,我只是个普通的打工妹!”
胡小燕公布手机号码的初衷,恐怕也不是要为每一个权利受到侵害的农民工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她只是希望与农民工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普遍诉求,以便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不料广大农民工却把她当成了“救世主”,“农民工向她倾诉的过程中,最多的是欠薪问题,约占了30%;其次是工厂不签劳动合同,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凭胡小燕的身份和社会影响力,请她解决个别类似欠薪和合同违规之类的问题,或许能够办到,但是,当大量的权利救济求援之手纷纷向她伸来,她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无能为力,最后只好以关机的无奈方式回避一声声热切的期盼,善良的初衷换来的是失望后的不解和责备。
类似的尴尬不仅仅发生在人大代表身上,各地的市长信箱、市长热线的先热后冷也寓示着多少市民对于市长权力寄予热望之后的心灰意冷,前几日,还有重庆市长信箱不能兑现工程款清欠承诺的报道。本来,人大代表、市长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对于宏观情况的总体把握,为政府工作提出方向性的建议,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作出宏观决策。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矛盾、纠纷、疑难,自有各级政府机构、司法部门和社会团体按照法定程序协调解决,这才是公民权利保护和救济的常态。
现代法治社会亦即契约社会和规则社会,社会秩序的管理、公民权利的保障和救济,均由既定的关系和程序规定实行,每个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按照这种关系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应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超越既定的社会关系和程序越俎代庖,处理事务,哪怕其作为具有目标上的正义性。这是因为,超越常规的“特事特办”一旦失去其程序上的正义,目标正义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公民权利的平等失去依托,况且,超越常规的“特事特办”永远只能惠及极少数人,公民权利普遍的保障和救济依然倚赖于法定的社会关系和组织程序。
而现实情形是,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的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缺位,使得部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常态的保障和救济,如农民工的工资被长期拖欠,劳动合同不能按时签定,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清官”和“救世主”,期待通过“特殊通道”实现权利的保护和救济,殊不知,“特殊通道”的容量总是非常有限,除了个别幸运者,更多的求助者只能接受“关机”的无奈。(全文1073字)(发9月13日《新快报》)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080911/000138.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