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日晚举行的北京奥运开幕式上,一曲《歌唱祖国》震撼了数十亿观众的心,舞台上的红衣小姑娘林妙可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其实这甜美、可人的天籁之音来自另外一位幕后小英雄——北大附小的杨沛宜小朋友。正是两位小朋友的珠联璧合的完美配合让40亿观众得以享受这场视听盛宴,点缀了华美绝伦的北京奥运开幕式(据8月12日《楚天都市报》)。
虽然有不少网友对于导演的这种安排不理解,甚至有人把假唱与陕西“周老虎”事件相提并论,但笔者认为,假唱并不等同于造假,对于表演者不同情境下的对口型,也应该区别对待。
2005年国务院修订实施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对于以假唱欺骗观众的演出行为作出了明确的限制。但该条例针对的营业性演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为公众举办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奥运会开幕式,显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营业性演出,而是一场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展示国家形象的世界性盛会。虽然奥组委对于现场观看奥运开闭幕式的普通观众发售门票,但门票最低价为200元,最高价为5000元,这样的价格相对开幕式成本付出而言,依然是一种象征性收费,开幕式的公众性、公益性远远高于其商业性。
既然开幕式文艺演出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关系着国家形象,包括导演在内的组织者就有责任、有理由把最完美的艺术形象呈现给观众。杨沛宜小朋友歌声甜美,林妙可小朋友富于表演天赋和现场表演经验,两者结合,就可以创造出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象。如果只选取其中的任何一位来演唱《歌唱祖国》,虽然显得更为“真实”,却有可能给人留下美中不足之感而减弱演出的感染力。况且,尽管开幕式经过了长时间的排练,但在开幕式结束前一刻,谁也无法保证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不出意外,对于小演员来说更是如此。导演如此安排,也可以为演出成功提高保险系数。
尽管如此,笔者看来,相关方面对于这一节目的安排并非无可挑剔之处。本着对演唱者和广大公众的尊重,在演出的过程中,电视字幕或者解说员可以将现场表演者和幕后演唱者的名字同时向观众告知。(正文804字)(彭联联)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hsw.cn/2008-08/12/content_10201568.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