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改革的主旨不应是减负

(2008-07-21 06:07:28)
标签:

教育

高考改革

主旨

科目

减负

杂谈

    浙江省近日启动了全新的高考方案,改一次性统一选拔考试为三位一体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单一考试科目为分类设置考试科目。虽然该省有关人士称,此举目的是减少学生负担,但仍遭到质疑,有人认为,该方案可能反而增加学生负担(据7月20日《新京报》)。
    显而易见,浙江省的这套改革方案要改“一考定终身”为“细水长流”,以“分散”考生的高考压力,同时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考试科目,通过区别对待、各尽所能的方式减轻部分学生的压力。
    但是,考生的压力是否就因此会有所减轻呢?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考试内容本身不是导致过重负担的根本原因,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过重的根本原因是考生对升入大学或升入理想大学的强烈愿望和社会对学校的高升学率要求与实际招生数有限的事实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这个矛盾不能解决,着眼于考试形式和内容变化的高考改革就不能从根本上减轻考生压力和负担。
    就浙江省这套改革方案看,“三位一体”中的一项是将学业水平测试即高中会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小高考”。但学生对此不敢有丝毫懈怠,有人说,“过去高考是‘引刀图一快’,现在是‘零碎割肉’,孩子从高二就开始紧张了。”再说“分类设置考试科目”,这样固然可以让学生“量体裁衣”,但“穿高档衣”是包括学生、家长和学校在内的所有利益中人所期望的,这就难免会出现质疑者所担心的多项兼报现象,学生负担不减反增。
    恰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多桥窄,“挤”就难以避免。如果把高考改革的目标设定在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不仅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反而会削弱人们对于改革的信心。
    改革的目标越简单、越单一,政策才越有效,把不同层面的目标混杂在一起,只会相互打架、混淆主要矛盾,任何一个目标也不能切实实现。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这一矛盾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之前,高考改革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是由高考指挥棒造成的应试教育,学生成为了学习机器,不停地围绕着高考运转。因此,笔者认为,高考改革不妨把目标单纯地定位于通过改变高考的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自身特长。为此,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在高考中所占分量和高校招生自由度,虽然还面临诸多困难,却是高考改革所要重点突破的方面。
    同样以过河为喻,如果桥不够宽,政府可以鼓励、引导人们采取其他方式过河,如游泳、绕道、跳跃等,这样才是各尽其才、自由发展。如果是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目的,“挤桥现象”也自然会有所缓解。(全文1014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0/02051596334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