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视剧控烟之惑折射现实尴尬

(2007-10-05 19:36:07)
标签:

时事评论

影视剧

吸烟

禁止

审美

    针对“电视剧《新上海滩》嗜烟遭控烟人士联名抗议”一事,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对此做出回应,实现“无烟影视”是该局的义务和责任,将明确要求各级制作和审查机构,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吸烟镜头(据10月5日《新京报》)。可是新浪网的民意调查表明,竟有52%的网民对此表示反对,支持的只有42%,另外的则表示无所谓。

    网民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影视剧应该尊重历史、事实,不应盲目全面杜绝吸烟镜头”,二是一些网民认为不能因为青少年模仿影视剧人物吸烟就取消吸烟镜头,正如不能为了防止早恋就禁止影视剧中的恋爱情节,为了杜绝暴力就禁止武打片和战争片。

    这些理由其实站不住脚。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对于现实素材是有选择的,鲁迅有言:“世间实在还有写不进小说里的人”,他还说,“譬如画家,他画蛇,画鳄鱼,画果子壳,画垃圾堆,但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性交是人的生理本能,但在文艺作品中我们应该避免淫秽镜头;武打和战争是历史的真实,影视剧也应该禁止直裸裸的血腥场面。同样的道理,吸烟不能因为是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存在就可以毫无节制地在影视剧中表现。

    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吸烟的危害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相反,现实生活中,吸烟不仅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媒介,而且成为人身份的一种象征。似乎抽烟也是一种享受和能耐,所抽香烟越名贵,抽烟者就越显尊贵,而不抽烟则多少给人一种“文弱”、“驯服”的意味。这种现象反映在影视剧当中,抽烟的人物形象就总是与成熟、坚强、力量、魅力、反叛、自由联系在一起。青少年模仿影视剧人物吸烟,则是受这种社会心理的暗示,把“毛毛虫”之类的东西当成了一种美来追随。也正因如此,网民对于近来广电局关于庸俗电视选秀和涉性广播节目的禁令普遍叫好,而对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限制却不以为然。

    其实,作为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存在,吸烟场景在影视剧中完全禁止恐怕困难,也没有必要,广电总局的回应也是有条件的“尽量避免”。消除影视剧此类镜头的副作用,关键是要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不至于因为影视剧中的人物吸烟也跟着吸烟,恰如不因为过去的男人拖一条长辫子,青少年也跟着蓄辫子。而要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改变当前现实生活中错位的“吸烟文化”。(全文918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7-10-05/012214023565.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