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中秋节,在“天价月饼”、“变质月饼”之类的老话题之外,也呈现一些新的景观。比如,山东潍坊为了凸显人性化管理,让市民能在中秋节回家与亲人团圆,过一个快乐祥和的传统佳节,将公休日(22日,周六)调整到25日(周二)下午和26日(周三)上午。(据9月24日《齐鲁晚报》)
让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这是许多人的期盼,民俗专家为此频频呼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潍坊市的做法也会被其他地方所效仿。传统节日放假,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笔者看来,应该是为了社会的和谐,让老百姓更加幸福安康,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随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日益丰富,同时也陷入越来越多的精神困境,竞争的压力、工作的劳碌、人情的淡薄、环境的失衡……在从农耕时代向工业文明和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失去了很多。在其背后,是科学技术对自然征服的同时也导致了对人的全面奴役,人沦为机器操纵的对象,屈从各种技术的规则,个体的人的主题性出现了危机,独立判断能力、想象能力、自由精神大为削弱,从而导致了人性的丧失和人的自我毁灭。
正因如此,有人说,工业文明的到来,意味着诗歌时代的结束。而作为农业文明结晶的我国传统节日,恰恰立足于人性的价值,张扬人文精神,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所以,传统节日总是与诗歌相生相伴,或者说,传统节日本身就是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的诗歌,它让我们从劳碌中获得休憩和解脱,让我们相互交流相互体贴相互慰籍,让我们得以反顾自身、重新认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对于造化无比敬畏而又充满遐想。于是,传统节日总是令人挂怀和向往,而且如同醇酒,历久弥香。
我们尊重传统节日,其实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在传统节日放假,其实也只是一种寄寓,引导我们从功利的重负中解脱身心,在与家人亲友的欢聚中实现一种“无目的”的诗意享受,提升我们的精神品质和心灵自由。中秋到来,亿万家庭喜气洋洋,人们自由自在地仰望一轮皓月,神思飞扬,天地之间充盈着宁静与和谐,而这本身就是我们社会的目的所在。(正文883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07/0924/01/3P4CMCMM0001124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