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旋律下,男生女生翩翩起舞。舞蹈的最后,女生后仰,男生托住女生腰部,来一个华丽而经典的结束……湖南一中学部分学生代表正在学习校园华尔兹,“男生扶女生腰”的结束动作是该校老师加进校园舞的,本是一种创新,没想到学习中遭遇种种尴尬。目前,他们已取消此动作,恢复教育部“原版”的敬礼动作。(据9月3日《潇湘晨报》)
自从教育部的校园华尔兹舞蹈推广以来,争议就没有间断。但争议的焦点并非是舞蹈的本身,而是担心学生因为“男女接触”而产生诸如早恋之类的不良后果。与此相反,学生对于舞蹈的本身大多持肯定的态度。《潇湘晨报》的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70%的学生不在乎舞蹈里有身体的接触,“不就是搂住女生的腰吗,那没有什么。”一名男生说,华尔兹是很优美的舞蹈,“搂腰”只是其中的一个动作,完全可以接受。
这实在是一种很耐人寻味的心理。一方面,学生在内心能够感受华尔兹的美,而在行动上却叶公好龙,不敢越雷池半步。由此笔者联想起学生在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展示才华、张扬个性。但是在考试时又害怕学生作文离谱,要求他们立意要积极健康,乐观向上,不要偏激愤世,不能流露灰色思想,千万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在日常生活中个性纷呈的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现出的面孔却是“中正平和”、套话连篇、千人一面。
应试教育遏止人的个性发展,不仅因为这种教育模式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成才、成功的唯一标准,更内在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总体上强调的是认知和思想的“标准答案”,它要求学生适应某种固定的模式,而非张扬个性,各显其能,并且以学生适应固有模式的程度来评价学生优劣。随着实际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开放,学生对于生活的接触日益广泛,他们对于书本知识和社会现实有着自己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些独具个性的认识和理解只能在作为“非正式场合”显露出来,而在“正式场合”仍然要表现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标准模式。由此造成学生行知的背离和人格的分裂。
华尔兹虽美,“搂腰”也完全可以接受,但是男女学生“亲密接触”毕竟是家长、老师的“大防”,不符合社会主流观念的准则。尽管舞蹈动作是学校的规定,可是学生的心理禁区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开,思维定势在身体接触的一瞬间占据了上风。只因“搂腰”这一“异类”动作的存在,优美的华尔兹可以远观,但难以践行。(正文971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070903/00011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