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将于今年九月十六日至九月二十二日开展,据报道,活动期间,北京、上海、青岛等已签署承诺书的一百0八个城市的政府领导将带头“拒绝”小汽车,采用并鼓励民众也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无车日九月二十二日七点至十九点之间,上述城市将划定一个或数个有影响的区域(道路)作为无小汽车区。
随着城市汽车饱有量激增,环境污染、街道拥挤、交通堵塞等“城市病”日益突出。无车日活动对于缓解这些问题肯定是有好处。但是,通过限制小车解决汽车带来的问题,总是给人因噎废食的感觉。况且,无车日能否如人们的想象起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效果,笔者深表怀疑。“无车”造成城市节奏放缓、公共交通拥挤、市民生活规律打乱,都是无形的损失,这些损失或许要在日后付出更大的交通成本才能弥补。正因如此,无车日活动虽然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在作为其发源地的法国及其他一些欧美国家却日渐式微。
其实,“无车日”只是一种宣传的方式,其主旨不是“无车”,而是希望全社会树立环保理念,“节约用车”。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少开车多步行既利于环保又益于身体,可开车可不开车的时候就不要开车。即使自驾车,也应该尽量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同坐一辆车的就不要数车并驾。现在,一些市民拼车上下班,就是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的一条好途径,可是,有的城市管理者以“存在非法营运之嫌”禁止拼车,这实在是一种因小失大的不明智管理。
政府不仅不要禁止拼车等一些民间自发的“节约用车”形式,而且还要出台政策为市民节约资源、绿色消费提供实惠和方便。现在许多城市都在致力于发展公共交通,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在国外,许多类似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法国巴黎为引导市民使用环保交通,扩大公共汽车的专用通道,压缩私家车的行驶空间,增加自行车专用车道,在地铁站旁增设自行车服务站,出租和存放自行车。美国在多车道的公路一侧专门开辟“多人乘车线”,鼓励民众乘坐公交、拼车出行,洛杉矶等大城市则积极推行“电子办公”。这些人性化措施使市民既能拥有“无车”的城市环境,又能享受“有车”的便捷。
我国还有一项“特殊国情”,就是政府公车数量庞大。有资料显示,北京公车以其约私车1/4左右的数量,却动态占有道路资源的高达80%,是后者的4倍,其使用率也就相当于私车的16倍左右。官员专车排量大,出行动辄车队前呼后拥,不仅增大了环境压力,更污染社会风气。如果能够力促公车改革,压缩公车数量,减少公车使用率,消除公车私用等腐败现象,这比官员在“无车日”坐一回公共交通有意义得多。(正文1044字)
(彭联联)(作者地址:410007
长沙市梓园路儿童医院心胸外科 联系电话:13007319078)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7/0901/09/3N9VQGE90001124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