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以“债务催收公告”的形式将12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公布于众,本息总计37151890.96元。工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工行首次公布这些学生的个人信息。(据7月19日《北京晨报》)
从学校扣发毕业证书,到银行公布拖欠助学贷款人的名单,“债主”们对贷款助学的毕业生可谓步步紧逼。从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的事实看,这些举措似乎都是无奈之举。
不过,银行负责人自己也承认,欠款不还者有三种情况:有些同学工作不理想,收入低,还不起;有些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这两类都是想还还不上的。还有一种情况,他们认为这笔钱就应该是国家资助他们的,就是不想还。
从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和工薪水平看,笔者相信,属于前两种情况的是绝大多数,恶意拖欠者只是个别。试想想,哪一个有足够经济能力的人为了区区几千元的贷款而甘愿不领十年寒窗换来的毕业证,甘愿进入银行黑名单、堵塞自己未来事业发展再次向银行贷款的门路?
公布黑名单给欠款者施加精神压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人家身无分文,两手空空,你就是拿枪顶到他的脑门上又能怎样?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原本就源自贫困家庭,也恰恰是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缺少援助,全靠自己打拼。温饱都成问题,又有银行的债务在催,屋漏偏逢连夜雨,穷人的处境就是这么难堪。
笔者由此联想起孟加拉国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尤努斯因其力推乡村穷人银行而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他的成功,在于他坚信并证实“向穷人贷款是一件比向富人贷款风险更小的业务”、“哪怕是最穷的穷人也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做出努力”。
他本着“借货是一项基本的人权”的原则,提出了简单而充满智慧的解决贫困的方案:为穷人提供适合他们的贷款,教给他们几个有效的财务原则,然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帮助自己。
其实,我们的国有银行完全可以借鉴尤努斯的成功经验,不仅大胆地向贫困学生贷款,而且为他们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援。尤努斯连路边乞丐都敢于放贷,我们的国有银行何必连接受了高等教育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信不过?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公布的欠款者,大部分联系不上,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无论是银行还是学校,对毕业生缺少必要的人性化关怀。如果银行和学校对毕业生给予理解,跟踪服务,形成信任而非防备、支持而非淡漠的关系,这些毕业生就会主动寻求学校、银行的帮助,而不是躲避。
国有银行的职能远非仅仅是放贷盈利和为国家创造直接的税收,还应该在消除贫困、营造社会和谐方面尽到自己的责任,为此,银行管理者们应当像尤努斯一样争当“穷人银行家”。若如此,拖欠贷款者名单上的人数必将大大减少。也唯有如此,银行自身才能获得健康发展。(正文1068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7-07-19/0250134778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