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秘的干部考察导致普遍的人事“窃听”

(2007-07-18 02:47:19)
标签:

时评

    6月20日,由陕西三原县委组织部、纪委和县政法委组成的联合考察小组,进驻三原县公安局考察副科级以上的中层干部,考察的对象为正科建制的大队副大队长等。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崔凯和政工科科长梁欣将“窃听器”安装在考察组谈话所在办公室,掌握了谈话内容。7月12日,涉嫌“窃听”的崔凯和梁欣被县纪委“双规”。(据7月17日《新京报》)
    未经组织许可,擅自窃听组织谈话,不仅侵犯他人隐私,还涉嫌盗取领导机密。显然,三原县公安局的两位中层干部把侦察技术用错了地方。
不过,既然是组织部牵头对公安局全体副科级以上的中层干部进行考察,可见这次考察就不是一次特别的案件调查,而只是一次常规性的干部人事考察,或者是上级部门在对公安局作人事调整前的一次摸底。这样的考察活动,本应该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考察干部,无非是要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行和业务水平,为上级的干部评价和人事安排提供参考。考察的过程越开放、透明,群众参与的程度就越高,考察的结果也就越全面、客观、公正。为此,考察活动的组织者应该敞开大门,尽量创造平等和公开的氛围,让知情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让不同意见者相互辩驳,澄清是非。
    可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的干部考察搞得神神秘秘、讳莫如深,似乎唯有如此,才能显示上级领导深不可测的权威,以致于弄得被考察者心神不宁,反映情况的人也摸不清底细,不敢畅所欲言。由此造成干部考察的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风气。
    干部考察的神秘化,关键是干部人事安排的民主化程度不够。如果选拔干部考量的是干部们的一贯作风和群众基础,并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决定,对干部的考察就应该敞开大门,让各方意见直面交锋,相互竞争。如果干部的选拔由权力意志决定,考察只是一种过场和形式,当然就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只能是以暗厢的方式为领导意志罗列一些“佐证材料”。
三原县公安局两名中层干部“窃听”考察内容,无非是要从考察组的谈话中测度领导的意图、探测风向,然后采取相应行动。其实,党政机关关于人事安排的“窃听”现象普遍存在,君不见,在一些地方,往往人事决定还未公布,小道消息已经满天飞。
    只要干部任用的方式不是民主决策而是长官意志,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把握自我的干部们就会采取各种方式“窃听”相关动向,探测自己的命运。(正文931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7-17/024512215700s.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