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德亮作客腾讯聊天(5)

(2006-06-12 18:16:35)

徐德亮:《中原音韵》,他能倒背如流。他到这种程度。像我们北大的,尤其是基础学科的这些人,这样的人很多。

主持人:我的意思不是说您研究下来,我的意思是像您这样专门投身到其中去做一个演员,这事在哪儿都不多见?

徐德亮:其实是没得选择。我从小入了这行就出不去。我们叫上贼船,你是这行人了,就像你出了这个东西了,你进入到真实的世界当中了,你想出去出不去了。从小就这样了,你这辈子都出不去了。其实我原来很想当一个文人,后来在社会上混,觉得文人不行,养不活自己。当商人,其实发现骨子里还是艺人。

主持人:我这手边有您的大作《逗您玩》,您又回到著述立说上了,不管您是不是专门从事写作,但是这个也还算是一场宿愿了。

徐德亮:《逗你玩》可不是著书立学,畅销书这种定位,决定了它也就这样了。我自个儿写的前卫小说,我自己写的诗,写的散文,写的杂文,其实一直都在写。包括我所谓的专著。那篇学术论文,十多万字也可以出书,包括写的关于相声纯理论研究方面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很多。但是写这种东西的感觉和文人是不一样的。它的这种思维方式,最起码带有很深刻的这种艺人的痕迹。换句话说,艺人,其实这种眼光并不好,举一个例子,比方说这个人是很贪财的人,很不好的人,有人跟他说,我很喜欢你,他第一个反应是,你是不是要骗我钱。

主持人:不能老让人家觉得我自己是一腔热血,想让人家清楚,人家觉得我这是在骗人家。

徐德亮:这就是一个艺人的思路。我为什么说进了这行,你想出出不去,这个眼光已经是这种眼光了。

主持人:今天徐先生是文思如泉涌。我们这个访谈活动首先断然不能是我这个人在这儿唱独角戏,如果嘉宾一个人说,我在旁边单听,网友们也不见得会满意。我们这个访谈是咱们俩人在这儿使这个活儿。

徐德亮::咱们俩人之间还是互动。你的话其实可能代表更多人的意见。

主持人:很多人都在说,德云社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您咱们看?为什么大家这么讲呢?很多人说你真正知道郭德纲呢?他们说我知道。

徐德亮:网上传播和剧场演出占八,但是起作用的恰恰是二。因为我是从一个人给一个人演到现在一直这么火爆,我是亲身经历者,我们在剧场演出的时候,那种影响力以及在论坛上,在网上的影响力其实是很小的,但是它有一个平台。这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没有这个平台,但是现在有了这块平台。会有人录音,然后往上传,但是这个受众有多大呢?我现在很不保守的估计一下,5000人。恰恰是由于这个互动,我们在网上能看到观众的心理,我们跟观众聊改变我们的演出形式和节目质量,一步一步提高,慢慢在这五千人越来越火了。这五千人在这里有一个媒介,传播开来之后,影响大以后,才有天津的专场演出,数十家媒体蜂拥而至,德纲接受采访,发表言论,这样才火起来。大家火起来,更多的人知道他还是在报纸上。那几篇很重量级的文章,他曾经在北京干了十年,卖BB机换了几片药吃就活下来了。在网上找不到,但是网上恰恰有,五千人的那个平台上有这些东西,一下子又传播开来。

主持人:网络给相声提供了一个生存的平台。

徐德亮:后期提供了一个传播的平台,但是他还是那八,这个八功劳再大,不如一篇报纸的评论和媒体的介入。

主持人:我们可以体会到您对相声非常有感情,而且非常有热情。您会把自己可用的这种精力全都投身到相声中去。虽然说德云社现在很火,周末相声俱乐部也还很火。在2003年的时候,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非常悲凉的景象。广德楼重张开业的时候,到后来观众已经打起来了。向经理发脾气,2003年那天是星期天,广德楼门口有海报,顺便十块钱买了一张票进场,场内连我们四个人,连我们四个人只有八个观众。后来演出经理跟我们说,演出还会进行,那天一共有七八个节目,现在能想起来有沙广森先生和他的徒弟,还有刘兰芳先生的弟子张金山的评书。还有老先生的双簧和插曲。当时真的已经到了演的人比看的人还多。所有的演员都非常非常认真,那天在剧场里,他们的演出,像沙先生的相声一直都在乐。但是这事想起来乐不起来。我想问问您,您对今后相声这个东西的前景怎么看?包括你们德云社下一步,今年会往哪个方向去走?

徐德亮:首先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演出市场不景气。另外是今后的安排。其实这个事是很正常的事。德刚老说给一个人演,为什么会给一个人演呢?这个其实是这样。这是我们的一个小手段或者是小阴谋,我们是七点半开,开场是邢文昭先生,全体包括郭德刚包括我师傅,拿着竹板和铁片往里招人。如果在邢先生说这段节目期间,有这七八个人这个节目就开了。基本上每天都是开场两三个人,还能再招四五个人来。我们那会儿还没修现在的这个牌子,那会儿是放录像。对面放一个喇叭《倩女幽魂》。这是我们的一个小阴谋,结果那天太惨了,就一个人,一个人在底下坐着,七点半了,邢先生说开,上去之后就跟人家说。这是功夫,我是看你还是不看你,看你把你看毛了,不看你,认为走神。而且旁边没别人。这是很难的事,邢先生上去,拉着后台所有的快板在大街上打着板,可能外地人多,而且都是观光旅游的那种,尤其到晚上买点东西回旅馆了。邢先生在台上说了20多分钟,没办法,咱进去吧。咱们这几个人坐在那里,刚进去,底下那个人手机响。我们都亲眼看见的,邢先生说,何申你怎么能这样呢。那个人还挺好的。我按了,我不听的。邢先生说,您先听您的。他说了得有半个小时左右,一看确实进不来人了,我们进来了。然后他说,我们明天再说。后台那些孩子一块儿走在前面。就跟谢幕似的,谢谢您,我们今天晚上不演了,把票退给您。

当时那个感觉是挺感人的,因为我们后台有十个人,走上去,站一排,底下那位傻了,没事,您演我听。最惨的是平时八九个人,十来个人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很多情况造成的,包括以前的文化断层,包括受到外来的冲击,现在以德云社为首的相声团体已经把相声又热了一下。其实我并不指望这个相声还能老这么热。这是不可能的。这就说到下一步我们发展的问题。从我本身来说,我认为把相声包括所有的传统,包括京剧、评曲谈到演出市场的层面能够竞争就可以了,不可能一枝独秀。全民都听相声不可能,全民天天到门口抢票也不可能。就那几天,那几个月有可能。

主持人:德云社能够做出这几个月来,我们的成绩已经是可以写到历史上了。而且可以跟其他的艺术形式竞争。包括人们脑子里想的,相声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其实这个相声像书法、绘画一样,你不可能全民书法,所有的小孩都拿个毛笔字写字,这个不可能。总有一批人非常热爱书法艺术,这一批人以他为中心,外围有一圈人是研究这个。现在有很多书法大师,中国书法艺术,可能启功先生是最后一位书法大师。大家真要这么想的话,那就危险了。

徐德亮:其实我有一句非常不爱听的话,就是:马三立死了以后,相声就没有大师了。但是现在事实情况又确是这样的。我们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争取把相声能够推到一个高度。

主持人:历史上有过一个很伟大的演员,可以算作大师。人人都能当祖师爷。

徐德亮:归根到底,说到这一点了,我们北大中文系出来的人可能跟别的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对社会的这种关照,这种人文性。永远把这个放到第一位。我就算这个事要圈钱,在骨子里也有一个声音,我要为社会做一件事。

主持人:这个可能是所谓的北大精神。

感谢徐先生今天到我们这儿来作客。我相信听徐先生今天这一席话,我自己感觉胜读十年书。我相信,到北大演出的时候,剧场里会全满,剧场外面也会排队等退票,这样是不少的。我代表网友们给徐先生一个祝福,我们希望德云社能够更加辉煌、灿烂的走下去。而且我也希望徐先生真的能够像您所希望的那样称为一个大师。

徐德亮:谢谢腾讯,谢谢咱们的QQ网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