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物街:对河成双景,相看两不厌

(2011-05-31 11:31:29)
标签:

杂谈

格物街:对河成双景,相看两不厌格物街:对河成双景,相看两不厌格物街:对河成双景,相看两不厌格物街:对河成双景,相看两不厌
格物街
对河成双景
相看两不厌
李云胜 文/摄

    南淝河摆脱了护城河的纠缠,立马变得欢快起来。在凤凰桥那里拐了个弯,瞄准了几十公里以外的巢湖和长江,蓄势而发。就在弯道的两边,东岸是木滩街,而西岸是格物街。多少年来,两条街道隔河相望,含情脉脉,给岸边的景色增添了几分多情的色彩。

又叫小东门外街

    站在凤凰桥上欣赏南淝河两岸的风光,傍晚是绝佳的时间。吃过晚饭的老夫老妻,一前一后,甩着双手,沿着河畔的绿地来回徘徊;岸堤的草坪上,少男少女在上面徜徉;最幸福的是那一对对恋人了,旁若无人地相拥在一起,那一刻,周边的风景都从他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木滩街上的老住户方玉申大爷说,从解放前算起,对面的格物街就与木滩街上的街坊来往频繁。那时,木滩街上因为外来人口逐渐增多,房子已经搭建的没有缝隙之地了,许多出苦力的人就在格物街上租赁房屋。一间茅草屋往往挤进去十多个人,大家就在地上打地铺,夏天一床破草席,冬天一床破被褥,赶上下雨天那就甭睡了,坛坛罐罐、破盆破碗全上阵,用来承接雨水。
    民俗专家牛耘先生从地名角度给我讲解:过去庐州城池非常小,宽敞一点的街道只有几条,比如前大街、后大街、东大街,除此以外,从今天的长江路桥西边过去是时雍门的地方起,一直到省委的西边百米处,昔日是小东门街。而格物街以外刚好位于时雍门外,与城内的小东门街相连,所以又叫小东门外街。
    不过,小东门外街的称呼仅仅存在于老百姓的口头上,文献资料里出现的还是格物街的名称。刚解放的时候,那里属于合肥车站区派出所行政区管辖,第二年转由新成立的合肥市车站区人民政府行使职权。
    牛耘先生回忆说,当时他在私营工会当辅导员,经常深入格物街的码头工人居住区,给他们做思想政治工作。当时那里还叫行政小组,1953年改为格物街居民委员会。格物街已经够窄的了,通往里面的巷子更是弯弯曲曲像猪大肠一样,有的连板车都通不过。里面的房屋大都是泥墙茅草屋,好一点的砌了砖墙,有的是顶上是草,房檐是瓦,只有零星几间砖瓦结构的房屋。

雅致名称的来历

    流出城外的南淝河在格物街和木滩街的拥抱下,就像是从合拢的臂膀中穿梭而过,一路欢歌,流向远方。不过,仔细地品味一下,河东的木滩街就像邻村青年狗剩的小名一样,贴切、淳朴;而河西的格物街就有点跩了,好比是小庭院里出了个小家碧玉,透着那么生分却又那么讲究。
    格物这两个字,对于现代人来说,显得有点佶屈聱牙。翻开《礼记·大学》,里面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词句,那其实是古代“三纲八目”里的一目。“三纲”指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八目”则是强调修养的八个条目,由近及远,依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有志男儿大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终身的理想追求,那其实是儒家思想在现实中的反映。
    我很好奇,庐州城外南淝河畔的这么一条不起眼的街巷,怎么会有这么雅致的名字呢。
    安徽省民俗学会秘书长王贤友先生对我说,他曾经详细考察过格物街的走向,过去那是一条沿着南淝河流向修建的弧形小道,清朝时就有了,只是叫格物街是在民国时期。当时格物的含义有两种。
    一种是推究事物之理,鲁迅《伪自由书·透底》里有这样的话:“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这里的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