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路:泥泞小道上种出的风光

(2010-09-07 15:20:58)
标签:

人文/历史

生活记录

文化

访谈

分类: 老记出更

黄山路:泥泞小道上种出的风光黄山路:泥泞小道上种出的风光黄山路:泥泞小道上种出的风光
黄山路
泥泞小道上种出的风光
李云胜 文/摄

    在徽州大道东陈岗那里有条丁字形的路口,向西一拐,可以直达大蜀山脚下,这就是有着“合肥第一形象大道”之称的黄山路。道路全长9.7公里,道路宽度55米,为双向8车道。驾车奔驰在宽阔的沥青马路上,阅览沿途风光无限。

屡次调整提升品位

    因为长江西路修建高架的缘故,最近坐车回老家的时候,往往会经过黄山路绕道大蜀山,再拐上合六公路。走的次数多了,自然产生描绘的冲动。
    黄山路的历史并不长,从1986年算起,也才只有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安徽省水利厅王处长的家住在黄山路上的原水利厅医院宿舍,他亲眼见证了黄山路的变迁。他说其实黄山路最初并不像今天这么壮观,刚修好时东边到金寨路,西至合作化南路,只有1671.6米,宽7米。后来延伸到东至路,规划是东起青年路,西至环山东路,也就是今天的玉兰大道。今天,这当然已经实现。
    我在合肥地图上寻找青年路,可除了肥西上派有条青年路,整个合肥再也找不到第二条,倒是在徽州大道488号那里有所合肥青年路小学。王处长告诉我,以前的青年路如今成了徽州大道的一部分,合肥青年路小学当年就是因为位于青年路而得名,只是后来道路的名称改了,而学校的名字保留下来,也算是对于逝去岁月的一种诠释。
    以前的黄山路不像现在这样宽阔笔直,为此,2007年黄山路改造的时候进行了道路线型调整。当时,合肥市规划局总工程师高国忠介绍说,裁弯取直饿目的是为了赢得公共空间资源,并进一步理顺与大蜀山的关系,彰显城市山景,营造“山在城中,人在景中”的氛围,为黄山路提供高品质的景观要素,让过往行人和车辆有一种置身于山水画中的感觉。
    再一次乘车行驶在风景如画的黄山路上,看到两边的林林总总的高楼大厦,景观林带隐映其中,充分体会到了设计者的人居理念,那的确是个适合居家的场所。

沿途遍布高等学府

    黄山路还素有“学府路”之称,沿途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解放军炮兵学院等著名高校,是老城区通向大蜀山和合肥高新区的主干道。
    我去采访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许若齐先生,他也是我们省里著名的作家。谈起黄山路,他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说他们学校一共有四个校区,但本部还是放在黄山路上,因为这里云集了合肥顶尖的几所高校,学术气氛浓厚。他用作家惯有的夸张口吻开起来玩笑说,假如你在黄山路上来回溜达几趟,一定可以闻到道路上空弥漫着的书香。
    当年他们初到黄山路的时候,那里还是狭窄的沥青碎石小道,走到解放军炮兵学院就变得偏僻了。道路两边的房屋也是稀稀拉拉,低矮破旧,没想到才一、二十年的功夫就有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合肥从事“大建设”以来,黄山路上的风景真的是一年一个样。许多毕业去后外地就业的学生多年后重新回到了学校,感叹不认识这一块了。他们漫步在黄山路上,指指点点,这里以前是农田,那里过去是平房,现在统统被绿地和高楼代替。
    安徽少儿出版社的邢荣勤就毕业于黄山路上的中国科技大学,这位已经弃理从文的科大学子有点神秘地问我,你知道黄山路有多长吗?我摇摇头表示不知道。他如数家珍地一口报出,黄山路全长9.7公里,全线都是双向。说起母校,他有点自豪地向我介绍,这所著名的学府应该是合肥作为科教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50年来,科大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平均一千个人中就有一个成为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这个数字在我国高校甚至在世界高校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山路作为合肥的学府路,沿途的几所高校无疑是镶嵌在道路两旁的一颗颗珍珠。

按捺不住内心骚动

    朱雨婷是1970年随父亲转业来到合肥的,那时,合肥还还没有黄山路,那一带只是一片烂泥塘和几间破房子。后来终于修路了,却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在经过五爪塘那里,也就是今天的黄山路与怀宁路交叉口处,道路无奈地拐了个弯。
    现在,朱雨婷已经在上海工作,但每年春节回合肥父母家的时候,车子一开进黄山路,她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骚动,那路旁的一草一木散发着熟悉的味道,空气中仿佛飘来了夜市上五味杂陈的味道。
    网友“佳妮”毕业于安徽大学,她说黄山路夜市主要存在于路南侧,从步瑞祺大厦到合肥学院一带都是,主要以烤羊肉串而闻名,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在经营,并附带一些小吃如麻辣串、烫粉丝等。记得羊肉串是一元钱6串,麻辣串一元钱4串,这样的价格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既是是那时在全市来说也算是最低的。正是靠着这低廉的价格以及花色繁多的特色小吃,黄山路的夜市才久盛不衰。
    我采访夜市上一位姓张的摊主,他说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能卖掉1000多串羊肉串。每天晚上从22时一直到次日凌晨,遇到彻夜畅饮的,也只好奉陪到底,通宵达旦。
    QQ里一位网友给我发来了一段学生时的记忆:寒冷的冬夜,黄山路人行道上几张小桌子、几把小凳子摆起,一个炭烤架,十块钱的羊脆骨,五快钱的鸡翅,两块五的红星二锅头,还有被照亮的几张青涩脸庞。微弱的灯光下,脸是红的,是炭火的温暖,是微醺的酒意。那一晚,我决定和她牵手!

手记

    天刚降下帷幕,黄山路,灯光如白天一样耀眼,行人和车辆都没有隐去的意思。两个孩子在广场新竖起的篮球架前练cross over,我走过那里,高个子的男孩终于向我扫了一眼。
    新华书店的刘政屏策划了一本《阅读合肥》,邀请60位作者就合肥抒发胸臆,我作为受邀作者之一,自然关注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是写黄山路的,名字叫《走过黄山路》,里面记述作者爱上了黄山路上的一棵树:“这棵树就长在我们小区门前十字路口的绿化带上,我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它。低矮的灌木丛中就这么一棵大树显得特别卓尔不群。对植物不太了解的我叫不出它的名字,只觉得它枝繁叶茂、高大威武,很有点历史感和沧桑感的味道,春天它吐露新芽,小鸟喜欢在它枝头唱歌;夏天它绿叶满枝,很多人喜欢在它下面乘凉;秋天它落叶满地,我经过它身边时心中满是秋思;冬天,它虽然光秃秃的,但那伸向天空的虬枝让我觉得好像是一幅画,苍凉,但很美。我有时觉得它像是《天仙配》里的老槐树,有时又觉得它像电影《乱世佳人》里郝思佳身旁的那棵树,它总是能带给我很多遐想,我有时会站在树下,就那么看着它,傻傻地竟忘了时间,思绪不知飘向了哪里……”
    我被书里的文字感染,顺着黄山路从东找到西,却终于没有发现那棵树。倒是路边摆地摊卖盗版书的吸引了我,明知道买盗版书不好,却还是买了好几本书了,算是给书摊老板捐了不少钱。
    这个时候,黄山路最热闹的大概就是小吃摊了。看到放在炭炉上糍糍往下滴油的鱿鱼、五花肉,嘴里立马充满了吐液,抑制不住想吃的冲动,向老板要了10串,顿时明白了QQ里的网友为什么那么钟情黄山路上的烧烤了,那种生活,用网友的话说“简直就是惬意到了天堂!”学生们可能只有喝着啤酒、吃着烧烤的时候,才觉得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慢慢享受着身边的食物,慢慢的等着时间过去,临走的时候,看着桌上的炭炉还有一片狼藉的竹签,总是有一种满足感。
    我没有打的,顺着人行道一边走,一边欣赏路边旖旎的风景,那种感觉就像是漫步在公园的绿地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