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走车轿的一人巷
李云胜 文/摄
可以这么说,一人巷是我寻找最辛苦的一条小巷,至今我也不敢十分有把握地确定它的准确位置,那么,我就把寻找的过程写下来吧,和读者一起分析、分享,那也是一件乐事。
寻找那条小巷
一人巷,难过车轿/二郎庙,无人把香烧/三孝口,三子尽丧/四牌楼,范家修造/五里寺,和尚不走正道/六谷祠,遗址难找/七桂塘,丹桂香飘/八蜡祠,凤凰拜朝/九狮桥,正对三国古庙/十字街,十分热闹。
这首童谣太有名了,在合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妇孺皆知。但要问这里面唱到的地点具体在哪,还真不是都能够立马说清楚的。我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个行人,80后、90后们几乎都表示不知道,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回答说,知道合肥过去有个一人巷,但还真不知道是哪一条巷子。
在淮河路小花园,遛弯的马大爷说,一人巷其实又短又窄,一人巷是老百姓对它的俗称,其实它根本没有正式名称。因为年代太久,那个地方拆迁改造得早就变了模样,现在要指出准确的位置就困难了,不过有一点他还记得,一人巷的南端出口在东大街,也就是今天的淮河路上。
这一点得到了老合肥胡女士的证实,她说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她经过一人巷去中菜市买菜,经过那里的时候,父亲总是要叮嘱,小心,不要碰到墙。有一次一不留神,还真的把胳膊肘碰破了一点皮,好在只是一点擦伤。但父亲紧张了,菜也不买了,回家擦了红药水才放心。
我在街头采访的时候,还遇见了一位江苏南通人,他说南通也有一首关于一人巷的童谣,“一人巷,二沟头,三里墩,四步井,五步桥,陆洪闸,七佛殿,八里庙,九华山,十里坊”。我赶紧拿笔记了下来,感叹中国传统地理文化的惊人相似。这一点,从各地都有的三里街(桥)、五里墩(井)、十里头(铺)等地名上也可以得到佐证。
还有两种说法
我查阅了《嘉庆合肥县志》,“疆域志”里对一人巷并没有记载。熊态老先生的《合肥老城志略》倒是涉及到了一人巷:“南北走向,北首起后大街,南至民居中,东距芒神巷二十米左右,因巷道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故名。”
不过,我在民俗专家牛耘先生那里还听到另外两种说法。据他的考证,合肥历史上的一人巷应该是指明教寺西边的那条小巷。以前,那里一边是明教寺的山墙,另一边是民居的山墙。因为巷子极窄,两人迎面相遇必须侧着身子才可以过去。巷道里没有开门,居民人家的前门开在东大街,后门开在今天的立新巷里。
牛耘先生说,也有人说一人巷在现在的三庙坊巷附近。上世纪50年代,牛耘先生是合肥私营企业工会里面的辅导员,当时三庙坊巷靠近鼓楼桥有间布店,里面的工会主席姓韩,他告诉牛耘,三庙坊巷旁边那条小巷就是合肥人经常提到的一人巷。只是那条巷子并不像描述得那么窄,连板车都可以通过。
家住鼓楼桥巷的贾俊德老人回忆说,三庙坊巷附近是有条小巷,外面虽然就是热闹的十字街、鼓楼拐,但一进入巷子里,还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的静谧氛围,狭长的小巷闹中取静,仿佛“吃”掉了所有的喧嚣。两旁墙上的青苔泌出,房顶的瓦菲透露,两边的古宅散逸,高深的墙壁遮护……偶尔经过那里的行人,橐橐的皮鞋声使小巷显得更加幽静。那块巷道,没有人能够说出它的建设年代,早已形成的古板风尚,造就那里淳朴的礼节。若是看到对面走过来一位上了岁数的人,那里的居民会退回自己家中,待行人通过再出来。可惜的是小巷终于湮没在时空的交换之中。
我把采访的结果讲给安徽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张昭先生听,他说这一点都不奇怪。1949年合肥刚解放的时候,老城区范围就是今天的环城马路以内。省民俗学会曾经做过调查,那时城里的巷子大约有132条,当然,这并不包括那些无名小巷,估计一人巷也不包括在内。
《合肥市地名录》里也没有一人巷的词条,而关于明教寺西边的那一条小巷现在叫西蝴蝶巷,上面也没有提到过以前叫过一人巷。
另一种一人巷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校长程仕中听说我在寻找一人巷,激动地对我说,他们学校旁边过去就有一条一人巷,很短,只有20多米,北端通他们学校,南端出口在北油坊巷。他是1990年来到那里的,那条小巷一直到1998年的时候才拆除。
我问周围的居民,附近撮造山巷里一位姓汪的大爷告诉我,那一带是有一条窄窄的小巷,大家把它叫做一人巷。不过是不是我要找的那条“难走车轿的一人巷”就不得而知了。记得当年巷子那头有一户人家搬家,两个人搬着个木头箱子通过一人巷,居然卡在了巷道中间,只好回头另觅出路。
不过,巷子里到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里面嬉笑打闹,最绝的是推着钢丝圈在里面奔跑,鱼贯而出,真不知道怎么还那么灵活。
我问汪大爷,那里出过什么大人物吗?他说一人巷就是一条平民巷,大人物哪会住在那里。只是小巷附近到都是合肥繁华所在。解放初期的时候,那里还保留着一些老建筑,随便一瞧,不是明朝的木料,就是清朝的小瓦。但也都是斑驳陆离、木质松脆,残破的支架,仿佛在诉说着沧桑。
手记
网友“天涯客”知道我在寻找一人巷时对我说,我不知道合肥的一人巷,帮不了你的忙。但写了一首诗,或许可以慰藉一下你疲惫的身心:
我想问问匆匆的过客,
在城市的中心,
你们有没有看到过一人巷?
那窄得只能通过我一个的巷道,
牵不住另一个人的手。
那就让我们穿过整个夜晚
守候在爬满青苔石板路上
听小巷里传出的二胡声。
不过合肥现在还真实地存在这一条一人巷,不过不在城里,而是在三河古镇上,那被号称为古镇第一景,旁边就是杨振宁故居。据说,当年小杨振宁每天上学放学便要经过“一人巷”,这让到此一游的人觉得在这条巷子里走一走,多少可以沾染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灵气。
到底是市场经济下的一人巷居民,造就盯上了一人巷的市场潜力,不仅把一人巷改造成了旅游景点,旁边的商铺酒肆也打起了一人巷的招牌,我到古镇的第一餐饭就是在一人巷饭店吃的,有三河虾糊、大米饺,味道和合肥的如同一辙。
好玩的是距离合肥四古巷杨振宁故居东边不远,就是《合肥老城志略》里记载的一人巷。如果能够成立,那我们完全可以设想,杨振宁博士小时候一定也从那里走过,只不过那时可能是由父母牵着,因为他6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合肥,去了外地读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