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裕丰花市
满庭芳香 奇石共享
李云胜 文/图
南一环正在封闭修建高架,满目苍夷。但裕丰花市旁的小花园却是郁郁葱葱、繁星点点。进入狭长的市场,里面更是鸟语花香、锦绣争艳。
华东地区最大的花鸟市场
裕丰花市门口有个底座四四方方、上面是个椎体的建筑,上面清楚地镌刻着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环境最优美花鸟市场的字样。
从退休后就与裕丰花市结下了不解之缘的边致远先生,每周总要光顾那里几次,在鸟市上逛上几个来回。他喜欢养鸟,家里虎皮鹦鹉、八哥都是鸟市上买的。尤其是那只八哥,简直就是他的心肝宝贝,买来的时候还不会讲话,经过半年的调教,八哥黑色的羽毛变得油光锃亮,小巧的尖嘴壳整天唠叨个不停,反复就是两句话:你好!吃了吗?
边致远先生说,这是他那12岁的小孙子的功劳,他每天做完功课,第一件事就是拿镊子夹小虫喂八哥,然后不厌其烦地教它说话,只要有一点进步,小孙子就多喂八哥一条虫。现在八哥学说人话的水平比虎皮鹦鹉还高。
门口的墙上画着的一张裕丰花市平面图吸引了我,上面详细地标注了花市、鸟市、鱼趣园、奇石街、古玩街、文化街等各具特色的商业街的具体位置。我按照图上示意,款款地从南一环上的入口往里走,里面狭长的街巷两旁全都是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门面,里面经营各种花卉精品、奇石古玩、珍鸟趣鱼、特色书画、盆景根雕、陶瓷水晶、渔具花架等,甚至还有园林机械。
我随便走进一家卖鱼具的店铺,老板说他是河南人。我很奇怪他怎么到合肥做渔具生意,他用一口豫剧强调回答我,这有啥不中,俺们这里的外地人多着呢,还有重庆的、湖北的、广西的。一共有400多家固定业户,还有100多个临时摊位。
下岗后在这里又重新上岗
我在花市里闲逛的时候,看见一个中年老板模样的人,优哉游哉地在门外的空地上翘着二郎腿坐着,旁边的小板凳上摆着一把宜兴紫砂茶壶,嘴里哼着什么曲子,声音不大,凑近了仔细听,是京剧《空城计》:……西城的街道打扫净,准备着司马好囤兵,你到来我没有别的敬,早备下羊羔美酒我犒劳你的三军……
老板姓吴,单名一个斌字,今年40出头。他说自己原来是安徽省第三建筑公司的工人,后来下了岗,没事喜欢闲逛。1998年,裕丰花市刚开业不久,市场里正在举办“裕丰杯”安徽省首届花卉盆景展。那天,展览现场来了好多参观的人,他望着密密麻麻的人头,头脑里突然跳出个念头,何不在这里租个门面,就经营花卉、盆景。
说干就干,他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悉数拿出,租好了门面,进来了商品。可什么事都是万事开头难,做买卖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我问吴斌先生是否交过“学费”,他嘴一撇说,怎么没交过,刚开始的时候摸不清花卉的秉性,死了好多,当时心疼怀了。这么多年下来,现在哪一种花好水,哪一种花要干,哪一种草向阳,哪一种草喜阴,心里早就有了一本帐。
生意经也是越练越精,比如以前的盆景都是进的成品,那样利润非常低。现在基本上是进半成品,回来后根据树桩的形状、层次自己培育。为了提高审美情趣,锻炼盆景制作水平,吴斌先生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去别的城市观摩盆景展览。如今,简单的树桩、石头、草皮,在他的眼里已经可以幻化出无数种的盆景组合。
我看市场里的人气并不是那么旺,吴斌先生解释说,你来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淡的季节,旺季是在春节前后,那时,店里的那些高档花卉,像进口红掌、火炬、粉掌、滴水观音之类,根本就不愁销路。
从此爱上了收集珍奇石头
“我太喜欢收藏石头了,我工资的一半都用来买石头了。”田晓康是一家房产公司的项目经理,每个月,他总要抽出三、两天流连在裕丰花市的“奇石街”,那里的老板即使有不认识他的,起码也混了个脸熟。
我问他这几年买石头一共花了多少钱,他含笑不语,问急了最后蹦出句“反正不是小数目!”我又追问他,花这么多钱买石头,老婆支持吗?他笑着说,一开始她不知道,后来知道了吵闹了好几次。现在看他买的石头许多都增值了,又不反对了。但还是有所限制,因为石头这玩意很难用完全金钱来衡量,除非你的石头以高价卖出去了。大家在山上、河边寻找奇石时,谁也没有想过哪块石头值多少钱,只是观察石头美不美,喜欢不喜欢,喜欢就背回去。当遇到一块石头时,总不能说这块石头值多少钱我才背回去吧。
旁边一个人插嘴说,奇石和玉石不一样,商业价值不具有普遍性,只有在喜欢的人那里才显示出价值。比如这块石头确实美,是一块珍品,有人出价要你转让,这时,只有在这时,才体现出这块石头的金钱价值。如果你舍不得割爱,再多钱也不转让,那就是无价之宝了。而对于另外一些人,特别是不爱石头的人,那是一钱不值的,你送给他他也不要,还嫌占地方呢。
我问他的奇石脱手过吗,他说参加过裕丰花市举办的奇石展览,从上午十点开始,到下午6点关门时,一共交易了7块石头,总额2万余元。
手记
合肥这座江淮古城,自古就有赏花植草、书画传家的雅趣。我在《续修庐州府志》上看到相关记载,根据1885年的统计,那时合肥土生土长的植物只有50多种,至于分布在私家宅院里的观赏花草也不在少数,如广玉兰、三角枫、银杏等。
解放前的名贵花卉、盆景可能主要集中在私家花园,像闻名遐迩的洪家花园、龚家花园,里面都遍植大量的奇珍异草。解放后,这些当然都归于人民,先后有许多苗圃培植花草,有记载的就有合肥市苗圃、植物园苗圃、逍遥津花圃、包河花圃、蜀山花圃、花木公司花圃合钢花圃等。后来,花草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市区有了含山北路花市、徽州路花市、桐城路花市等。至于私人经营的花店更是遍布大街小巷。
对于熟悉裕丰花市的鲍雷先生来说,还多了一层回忆,除了为父母买花、买鱼以外,作为著名画家的儿子,自己也是画画出身,少不了与裕丰花市里的书画售卖店以及书画装裱店打交道。他告诉我说,这里的装框师傅和裱画师傅都很专业,也很敬业,从裕丰花鸟市场开业到现在,很多人在这里一做就是十来年;裕丰二期又新建了画廊楼,楼上很多都是在合肥做了多年书画艺术品的专家。尽管前几年全国整体书画市场都不好,但是这里的国画市场算是稍微景气一些的。他说他父亲的一些油画和国画作品都是通过这里交易的。
我问鲍雷先生你父亲不是画油画的吗?他在QQ里回答我:呵呵,作为画家,对绘画艺术都是一通百通,在国外,就没有画种之分,油画家做雕塑、雕塑家画壁画都是很正常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前中国人只认中国画,对油画总有一些心理上的距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