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红火火的宁国路

(2010-06-30 11:15:18)
标签:

访谈

人文/历史

生活记录

文化

分类: 老记出更

红红火火的宁国路红红火火的宁国路

红红火火的宁国路红红火火的宁国路
红红火火的宁国路
李云胜 文/图

    最早的宁国路很短,南起合工大化工厂,北至芜湖路,全长只有706米,当时规划是南起合巢路,北至芜湖路。如今你再去看看,已经远远超出昔日的文献记载。

与大龙虾结缘

    说宁国路是一条红红火火的路,是因为大龙虾的缘故。
    第一次去宁国路,就是被朋友请去吃龙虾。那时的龙虾一条街还没搬走,从芜湖路向南一拐,宁国路两旁林立的都是卖龙虾的饭店,几乎家家户户都把桌椅摆上了人行道。其实,合肥许多地方都有美食一条街,我埋怨朋友,干吗舍近求远往这里赶!可到了一看,还真的不一样,抢眼的是每张饭桌上都有几碗通红通红的龙虾。
    朋友告诉我,因为宁国路的大龙虾,合肥诞生了一句新的民谚。我问是什么?他笑而不答,让我使劲猜。我说一定与龙虾有关,他擂了我一拳说,聪明,龙虾掉进油锅里——想不红都不行。我仔细地品味了一下,点点头说,像,太形象了!朋友问想什么,我指了指热热闹闹的宁国路说,就像这条街呀,红红火火,想不出名都不行呀!
    那一晚,我们几个相处如兄弟一般的男人,或许是被那堆成山的火红龙虾所惊倒了,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扎啤,只感到微风拂面,舒心的感觉只能用酣畅淋漓来形容。一个小女生怀抱吉他,带着耳麦,拿着歌词本让我们点歌。我们中间的一位哥们,居然站起来和她合作了一首二重唱: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
    哥们在大学是学声乐的,再加上酒精的作用,自然把一首《萍聚》演绎得是清新婉转,小女生稚嫩的嗓音又把大家带入了略显伤感的氛围,我的脑海里冒出了宋人的两句诗:“狂游失可人,萍聚我和君。”
    今天,龙虾一条街已经搬到了宁国南路,只是再也不是路边的随意小吃,而是登堂入室,成了餐饮中的贵族。不知何时我们几兄弟还能像那次一样,放开肚皮,大快朵颐!

记忆中的宁国路

    宁国路留给合肥人的感受应该都是大同小异的。
    网友“旗儿飘飘”说,宁国路,第一次听到的条件反射,就是红楼里的宁国府。等到游走贯穿其中时,才知道这边风景特好。
  听老辈人说,这里最早就是热闹的马路市场,路边是那种低矮的小商铺,卖菜的、摆地摊的涌上了马路中间,行人和自行车、摩托车混在一起,间或,还有一辆拖拉机穿插其间,人声、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对面说句话都要声嘶力竭。
    王大妈现在在宁国路旁租了一间门面卖饮料,那时她每天去中菜市“兑”(批发)点菜,然后在宁国路上卖给附近的居民,一天下来,嗓子都是哑的。只有到了晚上,喧嚣一天的路面才算安静下来,那时是歌舞升平的时候,是年轻人的天下,路两边的歌舞厅、KTV里传出了轻柔的音乐,连灯光也似乎暧昧起来,与白天简直判若两处,让人好奇又惊喜
  不知从几何时,那里变成了长长的大排挡,浓重的龙虾味道,香飘飘,让人晕乎乎的。网友“旗儿飘飘”告诉我,比较喜欢那里的烧烤,烤馒头片和手抓羊肉,味道都不错呢,啥时候想起来都会留口水。现在又冒除了很多速食店,邻家婆婆,紫燕百味鸡,彩蝶轩,好利来等,从路口吃到路尾,简直不太想回家。
  网友“暖暖天空”去外地工作,几年后回到家乡,再到宁国南路吃龙虾,几乎吓了一跳。他对我说,合肥的虾价涨的吓人,让我差点买不起单了。25元一小盆,50元比小盆多一点点。想起从前吃的,只要8元一斤,那真是天壤之别.
    不过在宁国路上到发现了一个稀奇的风景,有一个用玻璃做艺术品的艺人,一根玻璃棒在他手里几下就成了一个精致的物件。“暖暖天空”让老艺人帮他做了一个花瓶和两支花。他试着闭上眼,仿佛还有一蔟火苗在眼前闪啊闪啊。这般的手艺,这么精巧的艺术品,给重逛宁国路的游子留下了新的惊奇。

在道路中穿梭

    我从芜湖路与宁国路的交口出发,一路向南,跨过南一环,再一路向前,那里是宁国路的延伸段,叫宁国南路。
    从相关的文献资料里,我了解到,最早的宁国路很短,南起合工大化工厂,北至芜湖路,全长只有706米,当时规划是南起合巢路,北至芜湖路。路旁一位卖水果的先生对我说,你那是老黄历了,现在的宁国路长着呢,一直通到南二环,也就是东流路,你要是一路走去,估计要好几十分钟。
    这句话吓着我了,可又想亲身体会一下宁国路到底有多长,便打了辆的前往。
    司机师傅名叫徐道兵,十分善谈,知道我想了解宁国路的变迁,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他说在宁国路上已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闭着眼睛都能够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问从芜湖路到东流路,一路上有几个交口?他不假思索地说是9个,并一一数给我听:芜湖路、屯溪路、九华山路、靶场路、太湖路、望江路、合巢路、新安江路、东流路。
    这是我采访中碰到的最热心的司机,一路上我不时地要下车拍照,他总是耐心地在路边等我。完了,我要他掉头回来,正好我要去合肥工业大学采访,便在合工大西门下车。哪知他坚持只要我10元钱,无奈,只好心存感激地下了车。

手记

    假如时光能够倒退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从小在小河沟里钓着玩的小龙虾,居然上了餐桌,成了美味佳肴。
    可能因为龙虾的模样太凶猛了,生长的环境又多在不洁的水沟里,那时我们是不吃龙虾的,只是钓回来,放到脸盆里养着玩。这一点好像许多男人在小时候都有过相似的经历,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虽未钓过龙虾,但小时候也从河里捞过小虾,装入广口瓶中欣赏过虾那独特的游姿:“虾是一种节肢动物,江河湖海都可见。其游姿与鱼截然不同,鱼是摆动而前,虾则一窜一窜的,像在水中爬行。”

    后来,龙虾越来越多了,连稻田、水潭里都有很多,捉龙虾就成了很多小孩的乐趣,同时也敢吃了,菜市场里也逐渐有卖的了。不过,喜欢吃龙虾的人仍然不多,而且我们那里喜欢把龙虾剥了壳卖。一次,家里餐桌上多了一碟炒虾仁,我一看不是平时吃的细长弓着腰的模样,而是卷成一团,便问妈妈。她说是龙虾仁,便宜,但营养是一样的。可一想到龙虾的模样,我还是从心底里拒绝它。
    一直到合肥工作以后,看到大街小巷里那么多人吃龙虾,而且听说现在的龙虾都是养殖的,生长环境也很卫生,便大胆地品尝了一次,却从此好上了这一口。
    后来多次去过宁国路龙虾一条街吃大龙虾,可没过几年又传出龙虾一条街要搬迁。因为虽然它在全国都已经小有名气,但每当夜幕降临,人、车大量聚集于此,严重阻碍了交通,既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又给市容管理、创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好在最终并没有走远,只是往南迁到了宁国南路上。算是保住了这块合肥市民喜欢的夏日休憩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