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斛兵塘:一泓清水 几多波澜

(2010-06-08 19:04:50)
标签:

访谈

人文/历史

生活记录

文化

分类: 老记出更

斛兵塘:一泓清水 <wbr>几多波澜斛兵塘:一泓清水 <wbr>几多波澜
斛兵塘:一泓清水 <wbr>几多波澜斛兵塘:一泓清水 <wbr>几多波澜
斛兵塘
一泓清水 几多波澜
李云胜 文/图

    斛兵塘,又名站塘,俗称量兵塘,位于南一环路上合肥工业大学校园内东南角,面积约6.7公顷。不规整的塘畔四周林木葱葱,花草繁茂,池水清澈,环境幽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曹操大军留下遗迹

    我是在看新版《三国》时,被剧中屡次提到合肥的名字吊起了胃口,满合肥寻找一代枭雄曹操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信息。由于魏和吴之间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争夺,的确在合肥遗留下了不少与三国有关的故址。有证可考、有史记载的就有古逍遥津与教弩台、三国新城、袁术墓群、筝笛浦、藏舟浦、回龙桥、飞骑桥以及斛兵塘等。
    合肥工业大学外宣办的周慧先生得意地对我说,他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对来合工大做客的嘉宾说起斛兵塘的故事了。想当年,曹操大军号称80万,大举进攻东吴,屯兵合肥,安营扎寨时,人马浩荡,无法计数。为清点人马,便挖出了这口旱塘,作为计量将士的场所,斛兵塘因此得名。   
    我问周慧先生,干吗要叫斛兵塘,叫量兵塘不是更通俗易懂吗?周慧先生用半玩笑半认真的口吻说,这里是高等学府,叫斛兵塘显得多么有学问!说完,他哈哈大笑,又接着解释,斛,在古代是一种量具,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多用来量大米,一斛为十斗。后来大概就作为动词,延伸为量了。
    这到符合曹操的秉性,在魏、蜀、吴三位主公里,曹操应该有别于刘备和孙权,他不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而且文采四射,智慧逼人。我不知道挖塘量兵的主意到底是曹操本人想到的,还是他身边谋士的点子,但却让我想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斛兵塘的主意是否受了曹冲的启发,周慧先生笑着说,这倒也不一定,起码是一种思路!

已然成了校园文化

    在合工大里转悠,发现许多地方都与斛兵塘沾点边。在校园里寻找斛兵塘,没有见到芳容之前,先见到了大礼堂,“斛兵礼堂”几个字将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拽了过去。后来登陆合肥工业大学网站,又在上面看到“斛兵学苑”,那是一个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合工大人文学院学生龚志告诉我,斛兵塘已经融入合工大的校园文化之中,不光停留在名称上,实际已经就是合工大的地理和精神坐标,就像未名湖之于北京大学一样。他领我上合工大的官方论坛“斛兵论坛”转了转,许多已经走向社会的合工大学子在上面发帖,洋溢着对斛兵塘的依依不舍。
    一位网友写道:北飞的燕子驮着春天归巢/一不小心/双翅一翻/把春落在了暖风拂面的三月里/落在了斛兵塘的碧波中。
    还有一位网友的思绪更是回到了遥远的三国时代:湖影掩藏了剑光/池水洗刷了战场/当年的血色漫天/化成方块字刻在石碑上/千万件皮甲千万件铁甲/穿破/千万双皮靴千万双布履/踏伤/怒马的嘶叫/扬起的铁蹄落下/刺红西山的太阳/日升日落/雁来雁往/只留下一个名字/斛兵塘。
    周慧先生深情地对我说,你会因为一句词而爱上一首歌,因为一个回眸而爱上一个人,合工大人也会因为斛兵塘而爱上这所学校。不论是正在学校求学的莘莘学子,还是已经有所建树的毕业生,他们对斛兵塘的感情早就幻化成浓浓的依恋。这种情趣甚至已经感染与斛兵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
    王丽娜的家就住在斛兵塘附近,她没有上过大学,所以特别羡慕合工大的学生们。她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食堂里,操场旁,山坡上,湖上的小桥,夕阳里的香樟树,宿舍区的长廊……还有斛兵塘里被我以为是鸭子的黑天鹅,它们在我的眼里都很美丽。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那里游荡,假装自己也是合工大的一名学生,像他们一样自然,每天在这里上课读书、吃饭走路、伤心或者愉悦。斛兵塘是我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     

难忘塘中那座鸟岛

    “不知道别人的爱情是怎么开始的,我的爱情却是缘于斛兵塘中间的那座小岛。”樊冰向我说这句话时,嘴角微微上翘,让我从中读出了他对逝去的大学生活的眷恋。他说斛兵塘之于合工大的学生,那是青春的回忆。假如你没有去过斛兵塘,你真的不能想象到那里有多美,湖边的柳树,湖心岛上的白鹭,那是许多工大人初恋的地方。
    樊冰从西安古城考进这所大学,宿舍就在斛兵塘旁边,去斛兵塘散步就成了他的生活轨迹之一。现在的爱人就是在那里认识的,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艳阳天,天空有一丝云,初春的阳光洒在身上,只感觉到温暖与轻柔。可能是心情的缘故,他和她坐在斛兵塘畔的长廊里,看四周觉得什么都那么柔和、亲切,像是被什么刻意过滤过似的,一尘不染地浮现在眼前。
    他说在斛兵塘的中间,有一个长满了小草的小岛,那里平时几乎无人涉足。突然一声“哗啦”,打破了夜的寂静,从小岛的深处飞起了一只白色的鸟儿,直上天空,未待游人投去惊鸿一瞥,它却已经无影无踪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当时,樊冰的大脑里出现的就是这句唐诗。
    “巴适”是一位四川人,他在QQ里说自己博士毕业后,即将远赴美国留学时,几个好友去给他送行。他们决定夜游斛兵塘,于是租来了一叶小舟。他们几个人用桨划着清清的塘水,高声地开着玩笑,有时甚至唱起当年流行的歌曲。到了塘中间小岛的时候,他们都想上去看看,可就在这时,惊起了几只大飞鸟,“呼”地一声飞向远方,吓了他们一跳。有一个同学对他说,你马上也要像这只鸟儿一样飞走了。大家听了,情绪顿时凝重起来,便都沉默了。过了一会,一位同行的女同学竟然低声地抽泣起来。
    我特意转到离塘中小岛最近的地方,只看见上面几座鸟巢,还有几个太阳能蓄电池,倒是显示了一点这所工科大学的特点。

手记

    都云要想了解三国的历史,必须去看晋朝陈寿编著的《三国志》,我还真的找来一本,发现一个现象,在这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里,刘备、孙权传记曰“传”,而曹操却是以“纪”的形式出现。其实三位主公里,曹操反倒是唯一在世时没有称帝的,只是在死后被曹丕追封为武帝。
    这里面的原因还是留给史学家们去研究,我感兴趣的还是《武帝纪》里提到了合肥:“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这里的“军”显然是动词“驻军”的意思,我在猜想,曹操挖斛兵塘是否就是在这一次驻军合肥以后的事呢。庞大的军队一下急增到80万,作为三军主帅,曹操一定自己都在怀疑,想得到证实,自己的军队有这么多吗?要知道,有这么多的军队就要拨付给下属相应的军饷、装备。据说,当年曹操下令开挖斛兵塘时,内设了车队、马队、步队的方位、标志,大概是车队一千、马队五千、步队一万。为重新划分军队、调配军官,科学合理地整顿军队,加强战斗力打下了基础。
    作为三国故地,合肥的三国遗址不算少,但有幸在大学里安家的,却唯有斛兵塘一处。可喜的是当地政府早已经有了很强的保护意识。我在塘畔看到了一块用汉白玉雕刻的纪念碑,似一本翻开的历史书,一页上刻“斛兵塘”三个大字,另一页是简单的介绍。陪同采访的合工大同学触景生情,随口吟起一首在合工大师生中流传甚广的七言诗歌:
    斛兵泛舟意若何,
    笑将岁月漫蹉跎。
    一代枭雄屯兵事,
    博得今人议论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