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庐州第一楼
李云胜文/图
提起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以及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大家一定十分熟悉,它们被人们称为“中国三大名楼”。而三大名楼里,王勃因作《滕王阁序》闻名,崔颢因写《黄鹤楼》传世,范仲淹更是以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而名垂青史。其实,在咱们合肥也有一座楼,那就是被誉为“庐州第一楼”的思惠楼,明代庐州知府徐钰也因此而为世代的合肥百姓所称道,并且徐钰也撰写了一篇《思惠楼记》。
登楼望十万人家
从合肥淮河路与蒙城路交口处进去,往南一拐,熙熙攘攘的城隍庙小商品市场里居然屹立着一座五层高的楼阁,庄严、肃穆的一楼厅堂香火缭绕,迎面供奉着一尊着明朝官服人的塑像,两边刻着楹联,上联是: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下联是:行些善事天知地鉴神鬼钦。我问把门的师傅,此处供奉的是何方神仙。师傅流露出明显的不屑,上下打量了我一下,开口说,看来你不是合肥人吧?我问何以见得?他说,合肥人没有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明朝庐州知府徐钰的。思惠楼就是徐钰于正德十年(1515年)用地方捐资所建,距
今已有480多年历史。楼名取自“思民之惠”的意思,可惜原楼早已损毁,现楼为1992年重建。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可惜徐钰生平及事迹,史书上并无完整记载。合肥学院的老教授许有为先生撰写《重建思惠楼记》时,根据《明史》卷181刘健、谢迁本传、及卷188赵佑、朱廷声、徐钰、潘鏜等合传,以及与徐钰同榜进士瀋鏜(六安人)所撰之《闭关西关记》等,考证出徐钰为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曾任御史。其时宦宫专权横恣,徐钰等上表弹劾,阁议将重治宦宫之罪。事垂定而中途突变,钰亦因之罢官。稍后复出,于正德年间(明武宗年号正德)急调庐州任知府,剋日加固城垣,保障一方安宁;后官终四川左布政使。其一生“忧乐系乎民”,被百姓称之为清官。
思惠楼一共有五层,从二楼往上,分别为千佛殿、罗汉堂、徐珏纪念馆和观音阁。一进入思惠楼,就见一位香客跪在徐钰的塑像前上相许愿,看那香客为一妙龄女子,像个学生模样。我暗自思忖,不知她是在祈祷顺利就业,还是在许愿爱情早日降临。有趣的是,我在拍高高的登塔楼梯时,妙龄正笑吟吟地从上面下来。看她心花怒放的模样,一定是冥冥之中感觉到了徐珏在天之灵的保佑。
把门的师傅告诉我,登塔是免费的,前提得是香客,顾名思义就是得在一楼烧香,才能免费登塔。我模仿那位香客佳丽,也花五元钱请了一注香,然后告诉师傅说,我是记者,想到塔上拍几张照片。师傅笑着回答,你怎么不早说,记者采访不用进香的。我也笑了,说还是入乡随俗的好。
师傅名叫盛长根,在思惠楼工作已经多年,迎来送往,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等,也就极有见识。他告诉我说,你别看现在思惠楼不算什么,可在明代,那可是庐州城的第一楼,当时的文人雅士都喜欢附庸风雅,登高望远,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有对联云:
画桥烟柳,市列珠玑,负郭栽三春云树;
翠幕风帘,户盈罗绮,登楼望十万人家。
今天的庐州城当然远远不止十万人家,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早就高出思惠楼许多倍,但登思惠楼而“思民之惠”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历史与商业在此相会
思惠楼因为与合肥城隍庙连为一体,自然热闹非凡,少不了商业的味道。徐钰在《思惠楼记》里说,思惠楼就是用重修城隍庙的结余款项,在城隍庙旁的空地上修建的。而城隍庙历朝历代都是商贾云集的地方,有民谣唱到:
城隍庙,
九里三,
各种买卖在里面,
上至绫罗和绸缎,
下至牛笼和马鞭。
“老合肥”牛芸先生这样回忆他儿时城隍庙一带的热闹情景:那一片有现做现卖馄饨、绿豆园的担担挑,有来回叫卖冰糖葫芦的提篮小贩,还有出售儿童用品和妇女针线等的货郎担,以及玩把戏、拉洋片等,特别是旁边摆满赌桌的吵闹声,夹杂着五花八门的叫卖声,汇成了奔腾不息的喧嚣市声。这一点,和今天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何其像也。
资料显示,早在1986年,合肥城隍庙市场隆重开业,当时入场经营户已有921户之多,市场营业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个世纪90年代,在城隍庙中轴线北端原址恢复重建了明代的思惠楼之后,其周边很快便形成了商圈,每天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摩肩接踵的人流,为合肥最早的也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古色古香的建筑,内涵深厚的文化,加上繁荣昌盛的商业,这里不仅成了合肥人理想的购物场所,也是行者观赏游玩的绝佳景点。许多文人墨客登思惠楼后诗性大发,有诗为证:
云蒸霞蔚古庐州,
城隍庙旁思惠楼。
焚香三柱登画屏,
盛世家兴唱春秋。
其实,思惠楼已经拒绝不了现代商业文化的侵蚀,不信,你仔细听听从雕梁画栋里面传出的歌声,那是沿街商铺的音响里播放的周杰伦的“《双截棍》。即使有的商家让女营业员穿上仿古服装,但全然没有了古代女子簪花拾翠的韵味。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惠楼不过是“文物搭台,经济唱戏”的道具罢了。不信,你透过思惠楼的飞檐翘壁,去感受一下五颜六色的商业广告,有人戏言,这是银子挑战文物,商业叫板文化。只有空气中弥漫的香火味道,还时不时地提醒你,这里是思惠楼,曾经的庐州第一楼。
手记
因一座建筑而记住了一个人,思惠楼不是第一座楼,徐钰也不是第一个人。但徐钰不能和王勃、崔颢、范仲淹这样的大家相比,假如没有思惠楼,可能今天绝大多数的合肥人根本就不知道徐钰为何许人也,因为他既没有什么发明创造,也不是什么大方之家,仅仅是个四品的知府。
明朝时的知府大概相当于今天地市一级的干部,在现代人的眼里应该是个不小的官了,但在历史的评价上还真算不上什么。你想想看,不用从夏商周算起,即使从发明了九品中正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算起,至1905年9月2日,经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恩准,清王朝下诏废止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止,到底出现了多少四品官员,我没有查过资料,不过估计少不了。难怪《明史》里徐钰没有单独的传记,而别的史书里关于徐钰的记载甚少,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徐钰就是一个普通的明朝中级官员。
但思惠楼改变了徐钰,连同他的《思惠楼记》一起留名青史,起码在合肥,前去拜谒思惠楼的人,一样会给徐钰上注香,在心里念叨徐钰的为官清廉、以民为本。
可以这样说,徐钰,连同他的《思惠楼记》不仅有着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昭示着亲民、为民的重要性。而在这一点上,合肥是有传承的。这里是包公的故里,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不知徐钰是否因为在包公的故乡为官,才耳濡目染了清廉之气。
这篇文章写就之时,我恰巧在网上看到,思惠楼和城隍庙一起,早已成为合肥市标志性建设候选项目,其推荐理由是,那里留存者老合肥“记忆中难忘的城市片段,是旅游及欣赏本地民间特色的窗口,也是老城区文化绿洲中的点睛之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