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飘扬的黄丝带

(2006-05-12 14:05:40)
分类: 江淮晨报和周刊“发现”
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有多少弱势群体需要帮助,记者手边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我们从电视、报纸上知道每年政府和社会慈善人士,包括广大普通群众都会伸出友爱之手,捐款捐物和下拨专项资金,救济、帮扶那些受灾受困以及尚未脱贫的人群。
    而在这些需要全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中,老龄化问题首当其冲。有个极端的例子,《重庆晚报》2005年6月21日曾经报道81岁的独居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晓,令广大读者感到震惊,也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思考。应该承认,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十分完备,老龄人口仍以家庭照顾为主,但由于种种原因,家庭其他成员往往并不能照顾周全。当家庭照顾、社区联系与政府救济三者同时缺位时,问题就产生了。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民族历来有尊老的优良传统,古语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国内许多社区都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上面这张照片是记者日前在合肥市芜湖路街道南园社居委拍到的,他们推出"黄丝带敬老工程",给每户空巢老人发放一条黄丝带,当需要外界帮助时,将黄丝带悬挂在屋外显眼处,及时发出求救信号。老人们说:"黄丝带就像120,但却比120快得多。""一旦有什么困难,我们只要挂出黄丝带,很快就能得到帮助。"
    事实上,国内在关注老人方面做得较好的还很多。譬如清华大学社区将现代化的网络引入社区管理与服务,为一些老人家中安装了呼叫器,老人只要按动呼叫器,社区网络中心的屏幕上就会显示老人的基本资料,并及时提供相应服务;南京新街口社区为空巢老人安装了"一对一"的呼叫门铃。
    当然,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似乎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如在社区普遍建立高龄、空巢老人情况信息卡,根据条件安装呼叫系统,加强老人服务队伍培训,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尽快形成适应城乡不同特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其次还要采取情感倾斜,走进老人心灵,让黄丝带飘扬在老人的心田。
   
    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有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就是"平等·参与·共享",这是否也可以用到老年人身上!老年人是社会财富曾经的创造者,是社会大厦的奠基石,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双亲,如今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怀,得到晚辈的孝敬。他们理应得到社会平等对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共享人类发展成果。
   
    我们期待着黄丝带永远飘扬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盘点孝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