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交通遭遇交通

(2006-05-12 14:00:40)
分类: 江淮晨报和周刊“发现”
 
交通手册上对交叉口的定义是这样的:当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不同的道路相交时产生了交叉口,它可以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类。立体交叉口上不同交通流在空间上是分离的,因此它们不发生冲突,对交通流几乎没有干扰,而平面交叉口由于存在不同车流的冲突,对车辆的正常行驶有很大的干扰,同时也会导致交通事故的产生。
在合肥市胜利路上就有这样一个交叉口,合肥人和经常到合肥出差的外地人都知道,那是老火车站搬迁后留下的铁路和公路的平面交叉口,每天的几个固定时段,公交车、的士和行人都要被两道长长的铁栅栏挡在铁路两侧,一堵就是十几分钟乃至几十分钟。有时火车已经快到跟前,两旁的行人和车辆还在抢着过铁路。从胜利路上通往新火车站的交通贯通时算起,耽误了多少人的宝贵时间,我们已经无法确切统计,但"计价器上的数字蹦得人心哆嗦"却是无数的士乘客刻骨铭心的经历。
据说,英国的史蒂芬逊在1814年研制出第一台蒸汽机车,给人类的生产力装上了飞奔的轮子,直到今天,火车仍然是世界上重要的运输工具,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就像横过胜利路的这条铁路,几十年来在淮南线上承载起安徽经济主动脉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历史进入到今天,横亘在胜利上的老火车道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省城公交、市政的发展,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恰似优美旋律上的不和谐音符。
当初火车站的搬迁是合肥城市发展的需要,胜利路的整体打通,应该说也是为了架构合肥作为省会城市所匹配的框架式结构。可以想象在这方面,铁路方面积极配合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而市政方面也一定综合考虑了各种方案,如立体高架桥、地下道路等。当然,这些都是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的,当时的各方力量是否承受得起,包括是否最大限度地进行了协调和整合,我们的市民是不可能充分了解的,他们的切身感受是,胜利路上的这段铁路和公路交叉口的确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惑,他们形象地称之为"肠梗阻"。
    铁路的优势在于安全、正点、运输量大,而公路则以方便、快捷著称,特别是城市运营。这几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纷纷开通了公交专用车道,优先提倡公共交通事业,同时也大力发展城市轻轨,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铁路和公路仍将相辅相成,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和作用。那么,像合肥胜利路这样铁路交通遭遇公路交通的现象,在全国到底还有多少,我们没有准确的数字,但不论从什么角度考量,似乎都应该提上了议事日程,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严母慈父
后一篇:飘扬的黄丝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