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育儿周记 |
星期一早晨一上班,对面办公桌的郁大姐就唠唠叨叨地说开了,昨晚她的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吃饭时挑食,郁大姐说了他几句,可儿子嘟噜个小嘴就是不听话,两只小眼睛眨巴眨巴委屈地掉下了几粒小银豆。在一旁看着的孩子的父亲心疼了,埋怨郁大姐不该在孩子吃饭时训孩子。而孩子一晚上都没有理她,到书房里和父亲亲热去了。
说到这里郁大姐怎么也弄不明白:“他爸爸整天在外面忙工作,儿子的生活、教育全是我操心,到了却招儿子烦?”
郁大姐的感慨我们不少母亲都深有同感,中国传统是“严父慈母型”的社会,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而现在似乎在向“严母慈父型”过渡,女性的天性使然,大都望子成龙心切,工作上的压力和时间相对来说比男性要少一些,自然而然在家里扮演了老师、保姆的角色,有时方法不当,就容易出现了不和谐音。专家分析,具体原因可能有三点:
一是母亲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女不做梦,年少时的理想是美好的,但真正能够实现的可谓凤毛麟角。母亲在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现在就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那是一个向往了几十年的梦;二是成功的母亲担心孩子给自己丢脸,这些母亲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有的还在工作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象自己一样出色,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了孩子,更有些母亲则把孩子的成绩当成了自己的“脸面”;三是母亲的焦虑期碰上了孩子的轻视期,有的母亲已经成了现在这个社会中最为焦虑的群体,她们除了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多的持家和教养孩子的压力外,随着整个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大,他们还要与男性一样承担着职业的压力,因此,她们的焦虑程度也在明显地增大。当这种焦虑期又正好遭遇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轻视期时,也就是心理学上所指的孩子 10岁到20岁的时候,母亲的困惑便出现了。
有学者指出,严母慈父现象不利于男孩子培养男性的魄力和女孩子认知男性的阳刚与理性的本色;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无法深刻地体验女性(母亲)的温柔与体贴。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会形成种种性别的障碍。“让男人更像男人,让女人更像女人”似乎更贴近人类性别的基本特征与认知习惯。而校园里女生“凶”过男生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是家里“严母慈父”现象的折射。如果说“严母慈父”不利于男孩培养男性魄力,那对女孩而言,也不利于女性气质的培养。
当然,“严母慈父”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为人父母应适当调节好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象儿童作家郑渊洁说的那样:“无论父亲还是母亲,都要有的放矢,多些理性,该宽松时就宽松,该严格时就严格,宽严得体有度,才能培养出能屈能伸、进退大方的动静皆宜、既刚且柔的孩子。”
说到这里郁大姐怎么也弄不明白:“他爸爸整天在外面忙工作,儿子的生活、教育全是我操心,到了却招儿子烦?”
郁大姐的感慨我们不少母亲都深有同感,中国传统是“严父慈母型”的社会,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而现在似乎在向“严母慈父型”过渡,女性的天性使然,大都望子成龙心切,工作上的压力和时间相对来说比男性要少一些,自然而然在家里扮演了老师、保姆的角色,有时方法不当,就容易出现了不和谐音。专家分析,具体原因可能有三点:
一是母亲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女不做梦,年少时的理想是美好的,但真正能够实现的可谓凤毛麟角。母亲在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现在就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那是一个向往了几十年的梦;二是成功的母亲担心孩子给自己丢脸,这些母亲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有的还在工作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象自己一样出色,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了孩子,更有些母亲则把孩子的成绩当成了自己的“脸面”;三是母亲的焦虑期碰上了孩子的轻视期,有的母亲已经成了现在这个社会中最为焦虑的群体,她们除了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多的持家和教养孩子的压力外,随着整个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大,他们还要与男性一样承担着职业的压力,因此,她们的焦虑程度也在明显地增大。当这种焦虑期又正好遭遇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轻视期时,也就是心理学上所指的孩子 10岁到20岁的时候,母亲的困惑便出现了。
前一篇:合肥餐饮业:群“羊”共舞
后一篇:当交通遭遇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