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想纳税

(2006-05-10 21:41:23)
分类: 东拉西扯
年终了,平时各忙各的老同学总要聚餐一次,当然是AA制。但今年例外,同学中有发了财的包圆了今年聚餐的所有费用,末了还去飙歌厅练了一把。
当东道主的同学也是我小时候的邻居,家境不好,也没考上大学,早早地就在街头摆摊做生意。没想到10几年的工夫,居然有了几百万的资产,这在我们同学中自然拔了头筹。再加上吃人家的嘴短,免不了要恭维几句。而被恭维者也笑吟吟地打趣道:“1000万是大款,500万是二款,300万是三款,我不行,但‘总有一款适合我’!”幽默中透着底气十足。
因为大学毕业后回了家乡工作,又在家乡娶妻生子,老同学自然多。前几年大家聚会时还攀比谁谁当上了科长、处长,谁谁又提了半级,今年大家似乎受东道主影响,一致感叹起钱来了。也难怪,如今我们这一批同学都已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开门七件事,哪一样能离得了钱!像我这样的工薪族感触尤深。
席间,有同学调侃道:“你知足吧,你赶上个事业单位,没尝过下岗的滋味,还三天两头发表文章赚稿费。”这话要搁在十几年前,我爱听。现如今,有个单位不就是打工仔么,只不过有的是给私人老板打工,有的给公家打工罢了。
有深圳的同学在坐。十几年前,我们一起大学毕业分回了家乡,我进了事业单位,而他因为是学机电的,进了一家部属国有企业。先是改制,后是下岗。无奈只有暂别幼小的孩子和娇妻去深圳“赶海”。老天爷是公平的,“天道酬勤”,如今,他的妻女都已去了深圳,也有了自己的房子和私家车。而我们这般所谓“吃皇粮”的,因为有了一份虽微薄但相对稳定的薪俸,即使专业不对口、事业不顺畅、前途不光明,也安于现状、懒得折腾了,这是否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写作成了我最大的梦并追逐着,作家肯定算不上,BLOG怎么样?可惜我的文章主要还是投给传统媒体。那么,自由撰稿人揶或写手怎么样?还是写手来的自然、平民、贴切。
当今中国像我等写手到底有多少,可能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姑且以每五千人有一人计,十三亿人少说也有几十万,而这几十万人里有多少能够靠“码字”养家糊口呢?我不得而知,反正我不行。照我目前的写作水平,每年发表千字左右的文章五十篇,每篇平均按六十元计,年稿费收入只有三千元。
当然,也有靠润格发财治富的。《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4年中国名人榜”,其中就有5位文学界的人士榜上有名。其中,余秋雨以年收入420万人民币排名第60位;海岩年收入330万排名第66位;池莉年收入320万排名第68位;郭敬明年收入160万排名第92位;刘震云年收入120万排名第97位。但这毕竟是文学界的顶尖人物,且属于个例。
但文化的产业化业已引起众多文人的思考,在当今如此发达的商品社会,金钱对于文人们同样是难以抵挡的诱惑。事实上,社会也不再苛刻地要求文人们像苦行僧一样生活,他们同样有通过自己的辛勤笔耕获得和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力。
前日读报,看到介绍“中国第一油画村”深圳大芬油画村的报道,有人将其视为文化产业市场化勃兴的奇迹,亦有人认为那里“不过是行画作坊的集中地”。但它那张扬的口号“艺术与市场对接、才华和财富转换”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那里不乏志存高远、既接行画定单又坚持原创的画家,就像有位画家说的那样:“我热恋艺术,但更要生存;我需要灵感,更需要金钱;我酷爱绘画,更盼望定单。”
看到大芬村的画师们骄傲地对记者说,他们每年交给国家多少多少税,不能不由衷地佩服,自己什么时候也能依靠写作缴纳所得税该有多好啊!文学艺术与市场之间应该有条通衢大道的。据说,狄更斯当年写小说,为了糊口也是同时写三四部作品给不同的报纸连载,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文豪。
结束这篇短文时,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了时下正火的贺岁片《天下无贼》里的“黎叔”以葛(优)式幽默念叨的一句话了,那是《诗经·黍离》里的名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胆李
后一篇:逗你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