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信片 |
分类: 采访 |
弗兰克·沃伦并不是艺术家,他在自己家的地下室经营医学文件的投递生意,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服务,过着殷实的郊区中产阶级生活。突然有一天弗兰克脑子里蹦出个念头,想给自己找点乐,由此开始了《明信片上的秘密》。如今,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明信片上,生意交由妻子打理。
公共艺术项目的成功取决于大众参与的热情,一个个也许并不惊人的主意,拼在一起以后,产生特别的组合效应。《明信片上的秘密》称得上近年来美国最成功的创作之一。2004年底,弗兰克准备了3000张帖好邮资的明信片,到华盛顿地区的地铁站散发,希望人们用匿名的方式写上自己的秘密以后,寄到他在马里兰州德国镇的家里。
你很难找到比他的明信片更简单的设计了。白纸黑字上印着参加这个项目的要点,提醒人们分享秘密的时候,文字应该简要好读,体现出创造性。他希望人们将明信片当作画布。显而易见,弗兰克懂得抛砖引玉,每一个字最精确的含义他都懂。他收获到无数惊喜。
媒体开始报道这个项目以后,弗兰克再也不用上街,人们主动将各种明信片寄到他家。仅从明信片的材料来看就特别有意思。有人用一美元的钞票分享自己的秘密,“我真怕死。”
瘾君子在药单上写着,“我不吃这个药就不快乐。”
星巴克的服务员用咖啡杯做成明信片,他说,“我给那些不礼貌的顾客不含咖啡因的咖啡。”这张明信片提醒我,买咖啡的时候再困也要提醒自己五讲四美三热爱,要不然,一整天都会昏昏欲睡。
这张胎儿的B超照片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它当然是女性作品。上面大概说的是,“那天我在商店与她擦肩而过。我想告诉她,我差一点怀上了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