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本周五就要全线上映,没有人怀疑这将是一部票房大片。丹布朗的这本书是历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但是在教会影响日渐扩大的格局下,小说一直在美国社会引起很多争论,焦点在于书中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耶稣的形象。不少教会特别是天主教会一直谴责《达芬奇密码》。电影即将上映无疑给这场激烈的争论添了新柴。有些教会主张抵制这部片子;也有的教会特别乐观,他们认为眼下其实是一个教会更广泛地接触非教徒的机会,没准会有更多人开始认真思考信仰问题,并最终皈依基督。我很快就将围绕电影的争议做一个采访。
受欢迎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有太多先例,前几年我还采访过《廊桥遗梦》的作者詹姆斯 沃勒。当时他的续集《千条乡间路》刚好出版,我去得克萨斯一个非常偏远的小镇阿尔派拍摄。飞机从华盛顿经得州大空港达拉斯,接着换螺旋桨飞机到Middleland,那是劳拉布什的家乡。在Middleland租车,在沙漠中开大约4小时才能到阿尔派。詹姆斯 沃勒的《廊桥遗梦》全球发行超过了600万册,版税可想而知。他成名后辞掉了大学商学院院长的工作,从爱荷华南迁到得克萨斯,在阿尔派买下一个大牧场,开始彻底享受生活。阿尔派在高山沙漠中,离墨西哥边境只有80英里。
沃勒是那种将自己收拾得极干净的男人,特别注重仪表。我每次遇到这种采访对象事先都会深呼吸几次,为了自己能放松一点,因为我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他的言谈举止目的性很强,都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形象。他当然不是干粗活的人,但喜欢粗犷的感觉。所以他的丰田巡洋舰上永远溅着一身泥。车和人恰成对照。
与《达芬奇密码》小说广受好评不同,《廊桥遗梦》能赚得无数读者的眼泪,尤其是年龄偏大、教育程度偏低的妇女的眼泪,但是这本书在东部的书评界遭到痛斥,被贬得一无是处。而电影提高了《廊桥遗梦》的档次。
附上几张在当地拍摄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