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见过邮报登载关于堕胎的广告,在电视里也从来没有见到过。在这个国家,堕胎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哪年的总统大选能够避开这个问题?每一位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人们也都会高度关注候选人在堕胎问题上的立场。说堕胎牵动着整个国家的神经,并不过分,每一个人都需要慎重对待。两种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一派是pro-life,胎儿生命价值派,以共和党保守派人士为主。另一派叫pro-choice,孕妇选择权派,以民主党自由派人士为主。前者倾向于绝对禁止堕胎,认为这无异于谋杀,胎儿的生命权遭到践踏。后者认为,在某些情形下,孕妇有选择权。比如,因为强奸、乱伦导致的怀孕,或者怀孕分娩严重危及孕妇健康的时候,人们有权做出堕胎的决定。但是选择权派也会坚持,怀孕超过23周后的堕胎应该避免。
有一次在美国国会拍摄,刚好遇到一些人散发反堕胎的材料,我也顺手取了一份。那天碰到的是反堕胎人士,他们也在现场播放各种堕胎手术的录像,基本上是用动画演示堕胎的过程。即使医学知识象我一样有限,简单浏览一下这些材料,也能立即明白为什么美国人坚持全面禁止23周以后的堕胎。
怀孕到了23周的时候,胎儿已经基本形成人的模样了。这时候,不管是什么手术,不管“无痛”到了什么程度,最后的结果都是惨不忍睹,等同于戕害生命。
23周以前的堕胎呢?美国社会主要的争议在这里。如果你认为生命从卵细胞受精开始,那么任何形式的堕胎都是谋杀,这也就是保守人士的观点。自由派人士认为,应该晚一些。晚到什么时候?没人可以给你明确答复。大家都会绝对谨慎,这可是件大事。
所以,你根本无法想象,堕胎手术还能在主流媒体做广告。其实事情经常还不到堕胎这一步。每天的楚天都市报上都刊登有应急避孕药的广告,这种药叫“毓婷”。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24-72小时以内,这种药都能有效防止妊娠。考虑到家乡激情汹涌的现实,这种药定能派上大用场。报纸上说,“各大药房都有销售”。“毓婷”有没有副作用?仅凭常识,我想也会有,但报纸上看不到。报纸的信息解读很容易:享受生活吧,滋阴壮阳,不用担心后果。先有毓婷,接下来还可以无痛流产。
在美国根本没有这种便利。这种药叫plan B,或者morning after,目前仍然需要处方才能买到。在很多州,比如南方和中西部比较保守的州,你拿着处方也不一定能买到,很多连锁药店根本不卖。直到几个月以前,沃尔玛系统的药店也不卖这种药。前不久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再次否决了将这种药列为非处方药、通过柜台直接销售的提案。凡此种种,都是为什么?这个国家为什么如此这般地不给人提供一丁点方便?
原因还在于这种药的机理。如果是阻止卵细胞受精,那么大多数保守人士也不会有多大意见。如果是阻止受精后的卵细胞发育,在这些人士看来,那就离谋杀不远了。争议就在于,Plan B到底是避孕药还是堕胎药?
在这个社会,类似的问题很难一下有广泛接受的答案。但是,在美国读报,你会变得谨慎起来。你会了解到,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其实经常涉及到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每一个群体的诉求都有得到尊重的权利。那些无法直接表达利益诉求的群体,比如胎儿,起码他们的生命权应该得到尊重。
对媒体来说,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才能做出点体面事。媒体首先应该有良心。家乡报纸的广告中介绍说,药商们对祖国传统医学资源的开掘已经到了新阶段。我的记忆中,从前药商老说的是“名老中医”。现在深入多了,由中医发展到了藏医藏药,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遗产,比如蒙医,一直到彝医。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钻研精神,主要原因之一应该是无法吹嘘自己在西药研究上的进展,因为有明确的参照。
我们的报纸不知道这些? 在连篇累牍刊载伪劣药品和补品广告的同时,起码应该做一点医学知识普及吧?那些疑难杂症,现代医学其实无法提供根治方案。在告诉大家堕胎多么便利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设法传递一些对生命价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