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知识/探索文化汉语魅力谈天说地 |
由<<清明>>看汉语的奇妙性
中外文学作品都具有互通性,诗词可以改写为散文或小说,散文或小说可以改写为剧本.但无论怎么改写,首先在语言上肯定有增有删.而对一首诗不增减一字,只通过不同断句就可转换题材的现象,恐怕只有汉语才能做到.且看下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国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了。正因为这首诗广为传诵,才出现人们不断将其"修改"的趣事.
有趣的是,有人竟将这首诗变为一首词。请看: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相同的字,构造出不同的句子,表达出相同的意境。这不能不说是汉语句法灵活的一种表现!
更有趣的是,有人将这首诗加上一些标点符号,竟改编成了一出短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是原诗的字,但加上了标点符号以后,就变成有时间、地点、环境、人物、动作、对话、语气的戏剧片段了。
您看,汉语多奇妙!这种游戏只有汉语可以“玩”,西方语言绝作不出这种游戏的。原因何在?就在于汉语没有形态,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态管着,因而句法关系灵活多变,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品格.
无独有偶。清时,有一工于书法的汉官抄七言绝句一首,奉献给慈禧太后,诗云:
如此神奇独特的汉语,作为中国人,能不热爱并发扬光大她吗?